返回第二章八旗新说之一(第1/2页)  石桥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场虚惊总算有惊无险。曹喇叭朝周伯同丢了个眼色,又打了个招呼,便卷卷铺盖出院回家了。周伯同进门时刚巧听到了曹喇叭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不曾想到曹喇叭竟也会有“义气”的一面!感慨之余自是对这些浮肿病者更多了一份关怀。俗话说得好,雪中送炭真君子,锦上添花烂小人!周伯同虽然算不上个地地道道的真君子,可作为一个吃定量粮拿稳工资虽也清苦却无煎熬的国营药店的职员来说,若无一副悲天悯人的好心肠,能来这种脏兮兮霉熏熏乱糟糟闹哄哄的地方?外人眼里都这么看着周伯同,而周伯同自己却出人意料地将这么高的评价拒之门外,他说:“我这个人不喜欢那些中看不中吃的高帽子,这个世界上甚的亮闪闪花胡胡,都不及来他点实惠的好!我接下这份差使,虽说苦是苦了点,累是累了点,烦也是烦了点,可是一天三餐吃得饱饱的,还省了钱和粮票呢。”

    石桥街是江阳县第二大镇,除去县府所在地江城镇,就数石桥街最热闹了!就因为这点热闹,石桥街热闹出一批“八旗子弟”——其实是个开玩笑的说法,这一批“八旗子弟”可不是大清王朝那些一天比一天荒唐堕落下去的家伙,之所以将他们和“八旗子弟”扯到一起,是因为他们吃的也是旱涝保收的“皇粮”。

    石桥街是个中心镇,中学c小学c银行c工商税务所c商业社c邮电局c粮管所c供电站,还有公社大本营等等的男男女女的教师c大大小小的干部以及职员工友和他们的家属子女,拿的是固定工资,吃的是定量口粮,而且惠及子孙后代统属“定量户口”又叫居民户口!在什么都缺粮食更缺的年代,做个“居民”吃旱涝不侵的定量粮,还能优先分配工作,那些夏日晒脱三层皮c冬天冻缩八条筋c起早摸黑靠天吃饭苦挣工分却老是勒紧裤带经常身无分文的“农民户口”因羡生妒,便公然戏称“居民”们为“八旗子弟”,虽然未免多少有点狐狸的“酸葡萄”心理,可是换个角度替他们想一想,都是中国人,同在红旗下,智商相若,勤奋同等,苦乐年华却是一个世界两种天地,一时里无伤大雅地调侃几句似也无可厚非。

    周伯同从小就在药店当学徒做伙计,公私合营后他算是入了公家,并且随着形势的发展,成了石桥街资格最老的一批吃定量的居民户——“八旗子弟”中的先头部队。按理说,像周伯同这样的“八旗子弟”并没有什么值得人羡慕的——月薪三十几元,妻子唐玉珍是典型的家庭妇女且生育机能特别灵光!差不多一年半一个,用了六年不到的功夫,两男两女地给周伯同生了四个小“八旗”。这六个人靠着周伯同那点薪水,让谁听了都为他感到吃力万分,可是周伯同自己心里却另有一把算盘。

    青黄不接,春荒更难,周伯同却因为管着个浮肿病医院,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比他的同事们要活泛得多!以至精c气c神c力无一不足,令当初寻找借口不肯去浮肿病医院的同事恨不得连抽自己十七八个耳光。

    俗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而周伯同的妻子唐玉珍又细皮嫩肉,尽管生了四个儿女却一点也不见憔悴,还那么水灵灵的招人怜爱。晚餐过后又没有浪费灯油的条件,洗洗擦擦除了上床睡觉哪还有其他什么去处?夫妻俩趁黑躺下睡意未来之前,说几句悄悄话,来个把亲热动作。等到几个小人睡熟之后,周伯同见娇滴滴的爱妻渐渐地情浓意酣,便习惯地从床上搁几的抽屉里拿了只节育用品,正欲套上,又想起了什么似的紧急刹了车,凑近唐玉珍耳畔温言柔语道:“玉珍,套着那个东西总像不如意,今天就不套了罢?”

    唐玉珍自是明白那个东西是什么东西,不由得急了:“瞎说!不套那个东西要是再弄个小人出来,就算我不怕做老母猪,凭着你那点工资养得活么?”

    “嘿!看你说的!要有这么香喷喷娇滴滴的老母猪,养殖场的围墙要不被男人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