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为自己打点一切的近臣纪纲也死了,不由得想起徐皇后临死前说的话:应天不养人。这是徐皇后无意中说出来的,可现在正对永乐的心情。越来越觉得应天这地方不养人,徐皇后的死就是证明。如果徐皇后不从北京迁来,身体就不会垮下来,兴许现在还能健康地活着。永乐讨厌应天潮湿闷热的夏季,没有北京凉爽,虽然时有沙尘,但他喜欢那样多变的气候。冬季应天虽然比北京暖和,但却看不到皑皑白雪,天气总是雾蒙蒙的一片,很少有晴朗的天空。
迁都的念头不止一次的从他心里蹦出来,在他登基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北京的设施和衙门机构完全和应天一个模式,大小也差不多。现在他坐在应天奉天殿的龙椅上总感觉身后有两个身影,一个是他,而另一个却是失踪的建文皇帝。建文皇帝的失踪是永乐心里的一块心病,他也在想方设法地清除。他为了消除建文这个阴影,真是不惜代价,挖空心思,迁都就是最重要的一项。
自从他正式宣布要迁都北京后,遭到了朝廷大多数臣子的反对。赞成他迁都计划的只有“靖难”时带过来的将领,他们都是北方人,远离家乡,当然想回去。其他的重臣只有叶三和杨秋迟赞同。想起叶三,永乐心情好了起来。叶三平时看起来有点玩世不恭,可每到重要的关节c场合,总能替他排忧解难,并且每次都能深得他的欢心,每件事情都办的很妥帖,让叶三去办事,他很放心。
心情转好,他就想找叶三聊聊。反对他的大臣奏的也有一定道理,劳民伤财了,动摇国之根本了,引发贪污腐败了,什么样的理由都有,也很中肯。客观存在的事实使他的信心为之动摇,拿不定主意,不如看看叶三能说出什么让他坚定信心的理由,毕竟是他想迁都,他要找好迁都可靠的依据来反驳群臣。
叶三走进奉天殿的耳房,这是皇上临时休息的地方,他不知道永乐找他能有什么事。解决了纪纲以后,叶三心里也开始放松,可以说朝廷之上和他敌对的人基本上已经没有,缉拿纪纲的行动更使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可这几天朝议迁都的事,他站在了皇帝一边,又遭到了很多文武大臣的攻击非议,使叶三长叹他们眼光短浅,也不和他们一般见识,他知道永乐最终还是要迁都的,胳膊拧不过大腿,何必呢。
“叶三,说说你对迁都的看法,为何赞成迁都,不要说是我的意思,我要你说心里话,不要敷衍我。”永乐已经习惯直呼叶三的名字,和叶三谈话显得很随便,完全没有帝王的架子。
“臣不敢。对于迁都,臣只能说是必须地。在社稷防御体系中,北方面对游牧民族,尤其是蒙古人的侵扰,迁都北京,出兵讨伐,防止恶化都具备有利条件。军事政治形式固然是迁都的主要原因,迁都能控制北方疆界,保证江山社稷长治久安才是重中之重。皇上其他的原因还要我多说吗?这一条已经足够了。”叶三胸有成竹地道。叶三的话可以说是说到了永乐心坎里去了,微笑着审视叶三,看这小子肚里还真有货,再让他倒倒。
“叶三,其他原因你也说说,不要回避。”
“皇上,臣要是再往下说就是眼光问题了。反对迁都的人,都是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心中只有自己的小算盘,不是为国家社稷着想,而是为自己的小家着想。皇上要迁都,可说是高瞻远瞩,威扬海内,能在形势不明前预见将来。也就是说皇上的抉择是英明果断的。牺牲眼前某些利益来换取将来更长远的利益,这也是皇上高过臣子的地方,眼前的利益臣子们都能看到,而长远利益却看不到了。”叶三的吹捧,吹的永乐直点头,再说回来,永乐也是一个有主见,我行我素的铁腕皇帝,谁能想到永乐要迁都仅是为了能吃到正宗的北方菜,品尝到喜欢的朝鲜泡菜,在他熟悉的环境下生活。
叶三的一席话,不但奠定了永乐迁都的信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