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1章 还是我出吧(第2/3页)  扶明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神寄托,保护她就好像保护大明了一样。

    这种感情是极其复杂又极其单纯的矛盾体,当然,他也明白自己和这个公主的未来是一片漆黑,时代的局限性他俩是不可能在一起的,至少不能光明正大,这是底线,一个郡主他都不能堂堂正正何况一个公主!

    但,何必想那么多呢,现在这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儿活生生站在眼前,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这已经很满足了。

    因为是历史上这个时候,坤兴公主再处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候,几个月后就郁郁而终了。

    常宇真的不是专门来给周皇后请安的,而是商议筹建学堂。

    为什么要找周皇后呢,因为他要建的是皇家学堂,一来影响力大,二来号召力大。

    说白了就是别人不敢瞎议论又还能招商引资,同时又能为皇家沽名钓誉,可谓一举三得。

    将计划全盘托出之后,周皇后自是赞同的,只是……双手一摊:“非本宫不愿,实则手头拮据”。

    周皇后哭穷,但却也是事实,前段时间她拿出一笔钱入股了大明银行,手头上真的没啥钱了,有人会疑惑,内帑不会这么穷吧,常宇也给崇祯帝弄了不少银子吧。

    诸位,可别忘了,常宇给崇祯帝弄的大部分银子都是入国库,而非入魏忠贤那般给皇帝私人捞银子,而且崇祯帝的内帑的确也有余存,但可曾想过他家大业大养着好几万人呢。

    没错,宫里头的上万人吃喝用以及工资都是皇帝自掏腰包!这些不归国库支出。

    但常宇早就想好了,他要的只是皇后带个头,要的是皇家学堂这个招牌,然后自己募捐,即便那些勋贵们人老成精看在皇家和常宇的面子上多多少少也会捐些出来,而一般的富绅们则会很踊跃。

    别问为什么,有钱人有时候就图个名,特别是这个时候没啥地位的商贾,他们更需要认同感何况是捐给皇家学堂,那是要立功德碑的呀。

    周皇后听了也觉得这法子不错:“那本宫就挤出两千两银子……”

    常宇轻轻摇头:“皇后,至少十万,抛砖引玉,您的砖头越大玉石越精美,事后臣当将这笔款退还您”。

    可周皇后还是一脸愁容:“非你退与不退,实则难一下拿出十万之巨……”

    “母后,孩儿那还有些存余,当有数千,孩儿愿捐出来”一边旁听的朱媺娖鼓起勇气说道,常宇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眼神,然后皱眉叹口气:“皇后最多能凑多少出来?”

    “最多三五万”周皇后想了一下,常宇摇摇头:“余下的臣来想办法吧”。

    可能又有人或疑惑,常宇不过只是借用皇后之名,她拿出多少钱做引子最后还会退回去,既然皇后手头拮据,为何他不自己出呢,毕竟常宇的私钱可不少!

    常宇的钱是不少,但也没想象的那么多,不过十万两还是拿得出来的,可是他并不阿星让他皇帝知道他有这么多钱,这些钱虽是私房钱但也是他用来贴补军队用来养兵的钱啊,对他而言,这个乱世穷谁饿谁都不能穷了饿了手下的兵!

    万一暴露自己那么多私房钱,崇祯帝开口问他“借”怎么办呢?还有你又怎么解释哪来这么多钱的呢?

    就在说话间,崇祯帝竟来了,他闻常宇入宫便知有事,此是听闻是来筹建学堂安置失学孩童及孤儿时也大赞好事一桩,毕竟可体现皇恩浩荡之心,又闻不以四书五经为主,而要科教兴国,顿时来了兴趣便让常宇给他科普一番。

    许久,崇祯帝一声长叹:“你说的对,国泰民安时尚无所觉,然国难当头时便知百无一用是书生,那四书五经背的再熟,诗词歌赋作的再好于国于民又有何益,想要国强就要民强军队强”。

    这个皇家学堂一定要办!崇祯的同样下定了决心。

    但一说到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