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一09一17
三人皆不语,各有沉思。
公子明的眉头皱成了一条线,心乱如麻,
“吾与燕职深交久矣,又知孟君聪慧有贤,才与此事相告,还望两位指点出路,如今各国战乱纷纷,皆有窥窃他国之意,吾国不可乱也。若有两权之策,免吾国之危,明愿以死相报。”
言完,朝着两人深深一拜,孟蝶与燕职赶紧扶之。
燕职言道,
“吾本他国质子,公子之事乃其内政,不便问之,然此事有关弑君,乃大逆不道之举,职愿为之效力,可事出突然,吾也无计而施,公子还是先回府上,等吾与众贤商议,再做行动,可否?”
公子明听言,十分动情,向燕职揖手道,
“明之性命全系于公子之身,明再次谢过。”
随后,公子明悄然的离开了质子府。
燕职召来士旬,把公子明一事告之,士旬虽惊却还镇定。
秘室内,几人相对无言,这个时代,下臣弑君的事太过频繁,在各诸侯国都有发生,仅春秋时期,就有三十几位国君被其臣子所弑,君主的最大危胁,几乎不在于外强,而在于内祸,这也是法家为何强烈提出了加强君主权利之政,即驭臣之术,但却损害了老贵族的利益。
良久,孟蝶看向燕职,
“阿止,可有良策?”
燕职摇摇头,
“蝶以为如何?”
孟蝶言道,
“此事棘手,然,若能处之,救韩侯一命,于阿止有利也。”
孟蝶的话自是引起士旬的赞同,只听士旬言道,
“若得韩侯支持,公子回燕指日可待。”
燕职皱了皱眉,“然,此事颇有凝问,公子明虽游手于朝政之外,身旁谋士有之,为何偏偏将如此重要之事,告之吾等?”
孟蝶听言,备感惊讶,
“公子明与阿止深交久矣,待之如友,如此重要之事相告,乃为信任也,阿止为何而凝?”
这时,一旁的士旬言道,
“公子所言极是,这朝堂之事,何来友人之说,公子明此举,定有他意。”
孟蝶听之,顿时哑口无言,她明白阿止所虑颇有道理,然,心里还是堵得慌,她不由得瞧着他,阿止还是阿止,可又好像不是,或许是这几年来的遭遇让他不再轻易相信别人,就连待他如友的公子明也未必真心相交。
虽然与公子明接触不多,但是孟蝶不认为他是心藏玄机之人。
接下来又听燕职言道,
“此事,静观其后,待其发展,侠段两家家族庞大,稍不谨慎,吾等两边受害。”言完,抚了抚额头,长叹道,
“公子明陷吾等于两难境界也。”
孟蝶暗忖,阿止这是明哲保身之法,他不愿去冒险,即使有机会回到燕国,他没有万全的把握不会出手,她不能评判阿止袖手旁观之策正确与否,然心里却为公子明而担忧。
再言侠,段两人,与公子明歃血为盟后,各自准备,整顿家甲,为谋叛之计,另一面,又将家中器币宝货,尽迁于邑,使妻子居之,以防事败,平日仍上朝议事,众人皆不凝。
韩宫笼罩在一片风雨之中,而此时的赵雍在路上听闻魏太子突然离韩,颇觉奇怪,加快了前往新郑的步伐。
再言韩侯,自从魏太子去后,心里那个恨,那个悔,那个气呀,几日来心情郁郁,天天醉心骑射,前堂之事皆由宰相公仲侈主持。
一日,韩侯却是约了侠,段二人午食,二人皆朝服待命于门,自朝至午,仍不见召,两人饥困己甚,寻一寺人问之,大王何在?寺人回报,大王在后圃习射,二人遂随寺人入圃,果见韩侯骑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