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回:萧皇后谏言援两京,薛万均救父斗反贼(第1/3页)  大隋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隋炀帝听了张须陀阵亡的奏报,沉默良久,众人谁也不敢言语,就在尴尬之时,来护儿有急事求见。

    只见来护儿快步来到船头,手中拿着一本奏章,奏道:“启奏陛下,冀州传来急报,河北道讨捕大使冯孝慈将军阵亡。”

    “这个”虞世基c裴蕴c王世充几个人交头接耳,私语起来,萧皇后也看了看隋炀帝,满面的焦虑。

    鸦雀无声之时,虞世基眼珠子一转,趁机奏道:“陛下,中原混战多时,已经变得人心叵测,陛下切莫在意,不如安心留在江都。”

    虞世基是江东人自然主张前都江东,裴蕴c王世充也都是江东派,跟着虞世基的话也从一旁劝慰隋炀帝。

    “唉”隋炀帝长叹一声,装作若无其事:“即便张须陀阵亡,东都洛阳仍未失守。”

    “是呀,是呀。”虞世基道:“陛下何必为区区战死一个张须陀耿耿于怀,不如借此佳景,吟诗作赋,以开情怀。”

    隋炀帝被几个臣子一怂恿,反倒不再关心战事,命人备好笔墨,忘乎所以,提笔吟诗,便写下一首《江都宫乐歌》,诗曰:

    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

    风亭芳树迎早夏,长阜麦陇送余秋。

    渌潭桂揖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

    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

    诗句写罢,虞世基c裴蕴c王世充几个人是连声称好,交口称赞。大臣们左右吹捧,在一旁的萧皇后深感厌烦,便对隋炀帝说道:“久站船头,略感晕船,臣妾暂回楼舱歇息。”

    “就让陈贵人陪你去小阁里歇息歇息。”杨广道。

    众人赶忙欠身:“恭送娘娘。”

    陈贵人陪着萧皇后缓步走回楼舱,来到小阁之中。萧皇后坐下,陈贵人端上一碗热茶,问道:“娘娘平日并不晕船,今日皇上诗兴正浓,怎得晕船了?”

    萧皇后咽了一口茶,说道:“如今盗贼作乱,虞世基c裴蕴并居相位,整日逆来顺受,奉承皇上,致国家社稷于不顾,长此以往,终是亡国之兆。”

    “娘娘万不可这样说,奴婢深知娘娘忧国忧民,可是皇上现在只想江东寻求安逸,再无提兵北上之心。”

    两个正在闲聊,只见老臣赵才入阁求见。赵才刚才也在船头陪着隋炀帝吟诗作赋,但赵才是关内人,和虞世基c裴蕴几个大臣交往并无多少交情。看见萧皇后回到舱中,赵才也就乘机溜开,求见萧皇后。

    萧皇后道:“赵大人是老臣,快为大人看座。”陈贵人从一旁搬过一把圆凳,赵才谢过坐下。萧皇后问:“赵大人不陪皇上作诗观景,怎么来看哀家了?”

    赵才道:“回禀娘娘,方才见娘娘晕船,略感意外,所以放心不下,故而前来探望。”

    萧皇后微微笑道:“你给哀家当了多年的太仆,哀家有习惯哪里能逃过你的眼睛,既然有话,不妨直说。”

    赵才站起身来,双手作揖,言道:“裴仁基投降c张须陀战死,冯孝慈阵亡,官军节节败退,东都洛阳朝不保夕,微臣以为必须早回关中,死守二京。”

    萧皇后问:“既然有此远见,赵大人为何不谏言皇上?”

    “皇上最烦别人进谏,满朝文武无人敢言,纵观满朝,唯独能被皇上所敬重者,唯有皇后娘娘。所以娘娘你要为天下大计着想啊。”赵才道。

    萧皇后沉思许久,迟迟不语,赵才道:“两日之后,陛下将宴请百官,我与关内群臣联名上奏,请求陛下返回东都。只是担心触怒龙颜,担罪不起。”

    萧珺道:“陛下若是动怒,哀家愿为劝阻。”

    “全仗娘娘!”赵才谢了萧皇后,便起身退去。

    话说又过两日,隋炀帝摆下酒宴,大宴群臣,文武官员两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