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章 忽得启发,设计识人(第1/5页)  重生之再许芳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更新时间:2013一11一19

    暑意渐浓,骄阳日盛。

    接连好几日,除了早上依然去马场练习骑射,陪着祖母消磨完上午的辰光,午后的半日旖景都在绿卿里看那本厚厚的《东明五帝传》。

    年岁还小时,她就听过祖母说起哀帝的故事,更兼着魏先生也常常批判东明哀帝的暴戾无道,旖景对东明这个亡国之君的种种恶行也是耳熟能详。

    当时昭康氏一统北原,剑指中原,百万雄狮盘据敕勒川外,对锦绣中华虎视眈眈,外患迫在眉睫,哀帝却置之不理,自登基之初,赐死元配,立一出身卑贱的宫婢为后,执意把中枢首相之职交托到宫婢之父手中,并为此大开杀戒残害忠良,又夜夜笙歌不绝,放纵奸诈小人把持政事,以致昭康氏轻易突破关隘,夺归化十郡。

    见东明朝廷不作理会,昭康氏野心暴涨,又挥师往朔州进发。

    那时高祖已被逼起兵,闻朔州险情,意欲前往支援。

    不想哀帝闻信,竟以为这是除去虞氏乱党的大好时机,非但不救朔州之急,反而令东c西几路大军夹击楚州军,全不顾蛮夷破城之危。

    高祖寒心,遂弃朔州不顾,直取翼州,逼向锦阳京。

    朔州守将不得外援,死守半载,终于箭尽粮绝,自绝,城破,朔州沦丧于北原人手中,紧跟着,昭康氏于朔州称帝。

    东明朝臣总算对哀帝彻底失望,由当时任职参知政事的秦文执牵头,联合各大望族并京师禁卫,以“亲君侧”的名号,发动“洪明之变”,逼得哀帝自绝,迎拥兵翼州的虞兴邦入京,至此,东明国亡,大隆建国,虞氏称帝。

    哀帝无能而性恶,虽尸骨已寒,可世人每有议论,无不咬牙切齿。

    故而在旖景的意识里,前朝东明实在不堪得很,但读了几日《东明五帝传》,她的看法却大有改观。

    除了哀帝,东明十四任君主之中原也不乏盛世明君。

    尤其是东明元帝,出身草莽,却能在乱世之中异军突起,一统中原,结束十国之乱,创立东明三百年盛世之治,可谓一代明君。

    元帝本是梁国宫奴,因梁王无道,大兴土木,宫室建得穷奢极侈,又不愿舍却银钱聘苦工,遂在国内置苛法酷吏,用各种虚名剥夺百姓田地,让良民沦为宫奴,没入苦工之列,元帝便是这千万受害者之一。

    梁国宫奴的生活十分凄苦,非但要无偿服役,修建宫廷别苑,稍有懈怠便会遭至鞭笞,就连一口饱饭,都成了奢侈,元帝终于不堪逼迫,冒死逃出梁国,落草为寇,后来又组建东明军,攻打诸候王,逐渐成势。

    元帝虽是草莽出身,却心怀天下,胸中抱负委实宏大,。

    天不负他,终于成就大业。

    可元帝却委实不算饱学之士,他本是大字不识之人,落草为寇之后,经过多年打家劫舍,渐渐闯出了些名堂,这才虏了个被逼无奈的学子,教他识字。可连年征战,烽火里求生的动乱生涯,终究是没有让他学成满腹经纶,后建立东明,百废待兴,身边信臣多为武将,文臣奇缺,让元帝委实觉得烦恼。

    当时中枢c六部职位俱空,制度杂乱无章,虽泱泱中华不乏饱学之士,可元帝却不知当信何人。

    不过到底是一代圣君,经过烦恼之后,元帝也极快地想出了法子。

    以他看来,所谓忠臣,品行一定要端正,他虽然无力评判哪个人的学识最佳,最有能力,可判定一个人的品行是不是端正,还不算难题。

    便有了元帝选相这么一个故事。

    最后一代明相张同脱颖而出,据说这位张大人经历了元帝给出的多重诱惑——金钱c豪宅c美人他不为所动,只以天下百姓安居,政局稳定为己任,大公无私,不畏权贵,所谏皆为利国利民之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