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缨望族,清高太甚(第1/3页)  重生之再许芳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

    大隆建国仅三十余载,所谓世家,当然是东明传袭下来的望族,东明也就三百年历史,之前经过十国之乱,以致世家大族十之八九破落,毁于政权更迭与战火纷扰,眼下世家,多数仅有百余年历史,根底其实都不太牢固。

    卫氏一门是仅存的前明望族,势成于西魏末年,至前明便极受天家看重,并迹般地在十国之乱百年历史中屹立不倒,未受战乱频发波及,后东明元帝建国,对卫氏也极尽重用,戏本子里“蔷薇娘子”的翁父卫相,据说还并非出自卫氏嫡系,仅仅只是庶支。

    青州卫家,却是嫡系。

    哀帝无道,信奸侫屠忠正,以致文臣心寒将士反戈,卫氏族人见东明灭亡已成注定,遂纷纷辞官归隐,种于田园。

    后秦怀愚之父忍无可忍,联合朝臣贵族“起义”逼哀帝退位迎“虞氏”入京,第一个联络之人便是已经告老的卫氏族长,希望他能以世家翘楚之声望“振臂一呼”却被卫氏拒绝,称哀帝尽管无道,可卫氏一门多受东明历代帝君信重,无力劝谏已是汗颜,休论“违逆”不忠之行。

    大隆建国,高祖礼贤下士,力邀卫氏族人出仕,皆被婉拒。

    高祖胸怀广博,非但没有因此怪罪,反而加恩卫氏族长一品柱国,授光禄大夫,并特许其世袭罔替,虽无实职,仅是文勋散阶,但也属无尚荣耀。

    卫氏就此以耕读诗传家,安守清闲,族人无一入仕,也没有开馆授学,不与权贵来往,甚是神秘。

    听虞沨细说这段,旖景心里默默,如此,何故卫氏会出了个楚王妃?

    “当年先帝曾巡幸青州,父王随驾,便是在那时结识了母妃,两人……一见倾心,后祖父使媒去卫家求娶,却遭婉拒,还是先帝出面,外祖父无奈之下才答应了这门姻缘,但与王府素无来往,便是信都没有通过,母妃逝世,两个舅舅也曾来了京都吊唁,我那时还小,对他们映象不深,而从那之后,再没有母族音讯,便是去信,收到回信这还是首回。”虞沨说道。

    又说去信的原因:“官制改革在即,因金逆一案,勋贵们的气焰多少受到了压制,眼下皆以岳父为靠,有岳父压着,勋贵应不会作乱,秦相老谋深算,也不会违逆圣意,可他也不会当真压制世家,圣上一旦将改制于朝会提出,有的‘忠正之臣’只怕要摁捺不住,必引争论,卫氏一门眼下虽无权势,这簪缨世家的声威犹存,若是劝服外祖父允舅舅出仕,于圣上必有辅助。”

    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连我们的婚仪都不来参加,来信一封,也只是附上祝词,对于出仕一事,更是只字不提。”虞沨微微摇头。

    “有的事不能勉强。”对于卫氏的固执,旖景也觉得无可奈何,虞沨好歹是亲外孙,却诸多疏远,甚至比外人还要冷漠。

    虞沨看着窗外碧影扶疏,有短时的沉默。

    ——

    两日之后,虞阁部“婚假”期满,卯初起身,原本不想打扰枕畔人的美梦,哪知手臂才从肩上撤开,旖景便醒了,一个鱼跃起来,就要准备侍候梳洗更衣。

    “有丫鬟们呢,你不用起来,还能睡个把时辰。”虞沨忙劝。

    “今日阁部婚后首次入朝,我怎么也得送上一程。”

    这一送,很容易便送去了角门处。

    天光微亮,檐前风灯勾勒出朦胧的光晕,门外车马已经备好,灰渡为首的侍卫们目不斜视地盯着对门国公府的青墙,坚决背对自家门内两个主子“依依惜别”。

    衣襟整了又整,簪冠扶了又扶,妇人坚持要目送,男子却不舍转身。

    两声咳嗽。

    夫妻讶然侧面,才见楚王在数步之外,面色微沉,眼睛里却甚是柔和。

    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