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断,廷益清白(第1/3页)  重生之再许芳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

    乌金彩绣忍冬卷,石青暗花风领出,金翟口衔珠,翠梳双饰发,云鬓未苍,眉心微绉,顾盼间目亮神锐,站定时身轩脊挺——来者当然不是卫国公,而是大长公主。

    除了旖景之外,另外三人大约都有些惊讶。

    为天子御令跑腿的内侍半刻前才屈腰疾步地踩着消融的雪水出了慈安宫,这会儿万万不可能赶到京卫司,刚才如姑姑禀报大长公主请见时天子还不确信,这时见了真人,难免暗暗蹙眉——难道说卫国公府已经有所防备,大长公主才来得这么及时?

    不过他又笃信,就算如此,也是当利、张两个卷涉进来之后,大长公主就算猜到这事针对的是卫国公府,也为时已晚,利贵与张明河确实与苏家息息相关,舞伎与酒肆伙计的确是分属两人,两人又已是死人,死人无法开口自辩,大长公主越是觉得冤枉,百般开脱维护长子,甚至可能恼火激愤,就越有做贼心虚之嫌,让太皇太后不满怨怒。

    太皇太后本就多疑,苏家拿不出确凿证据,她可没这么好哄骗。

    天子遂又安心,缓缓地笑道:“今日融雪天凉,姑祖母与楚王妃倒都不约而同,难不成姑祖母也猜到会有突发之事,朕今日要诏见卫国公不成?”

    这话说得,机锋毕见,暗指苏家早有预料,分明晓得凶犯业已招供,而不过多久,利、张两个的死讯即将传回。

    大长公主有高祖亲赐金令,出入宫闱无需候诏,但她鲜少使用这个特权,今日的确有些不同以往。

    大长公主被旖景扶着坐下,轻轻拍了两拍孙女的手,抬眸时,深遂的目光暗含锐利:“圣上诏见犬子?听这口气,似乎不是好事。”又向太皇太后:“我今儿个入宫,确为一件蹊跷事,暂且不论,未知圣上何故在慈安宫诏见外臣,五嫂可愿释疑。”

    太皇太后即使暗暗疑心,自是不会现于面上,话却不由她说,而被天子接了嘴,又将刑部尚陆泽如何审案,凶犯怎么招供一一说来,末了深深蹙眉:“单凭两个庶民之供,朕也不敢尽信,但到底关系一条性命,兼又涉及永昌候府,才想诏卫国公来此,当着祖母的面问个清楚明白。”

    大长公主神色自然冷沉下来:“五嫂相信那凶犯的话,认为苏家心怀叵测,害人性命不说,还欲构陷永昌候府?五嫂,候府也是上元外家,上元怎会加害。”

    天子冷笑,却没有反驳,有的话说得明显了反而于事不利,苏家有没有动机太皇太后自己也有掂量,便听大长公主又问:“我倒是曾听孙子苏荇提起,早前外头也有些议论,都说永昌候府待个狂妄庶民极尽礼遇,我正疑惑,今日一听,难道那庶民就是死者吴籍?”

    太皇太后正因大长公主那句质问心里微微有些不自在,好在大长公主也没不依不饶的纠缠,话及正题,也算给了彼此台阶,便将吴籍声称知晓曹大下落的事说了出来,前头严廷益的案子两位也曾经商量过,大长公主自是晓得曹大的重要性,微微颔首,却问旖景:“景儿看事,历来有不同眼光,听了这番经过,可觉得有蹊跷之处,到底是谁在后头兴风作浪,先是构陷永昌候府不成,转而又污篾卫国公府。”

    严廷益案引发时,旖景尚陷“余孽”之手,不可能知道个中详细,这时又装模作样的问了不甚了了处,并没急着推测,一时蹙眉深思。

    天子慢条斯理地开口:“严廷益案虽引言官争论不休,但这案子朕是交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曹大甚是关键一事知者虽然不少,也仅限朝臣,吴籍一介庶民倘若不是真知底细,万万说不出曹大来,他那故友若非得了吴籍叮嘱在先更不可能知情,便是凶犯,倘若没有听得利贵、张明河议论,也不可能提起曹大,故而朕认为,凶犯之言并非随口胡诌。”

    “圣上所言不错,臣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