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关注,风浪将来(第1/3页)  重生之再许芳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

    卫国公教导完儿子后,本是想让人跑一趟对门儿请女婿过来斟酌这事要不要紧,想到虞沨入冬极易受寒,又打消了这念头,自家闺女一贯着紧女婿,三弟妇许氏那儿不少家传防寒食谱,早被旖景连哄带磨地套了不少去,苏轹从前还老拿这事打趣旖景,居然连卫国公都有所耳闻。

    虽说两家就在对门儿抬脚就到,但这日天气阴冷,似乎就要下雪的样子,卫国公决定还是自己亲自过去一趟,横竖两家本是通家之好,他与显王也算发小,谁去访谁不需那么多讲究。

    这一去,并没见到虞沨,果然只遇着了显王。

    一问才知,虞沨是入宫去了。

    “应是留京的事,圣上务必是不肯再让远扬赴藩。”显王说道。

    卫国公当然知道虞沨上回达成赴藩就不容易,闻言便蹙紧了眉:“那远扬可有法子应对,虽说有先帝的旨意,上回也是趁着辽王的时机,太皇太后才答应,圣上倘若坚持挽留,太皇太后又置之不问,这事总是不好违逆。”

    “远扬的意思,倒也不想再去藩地。”

    这一个亲爹,一个岳丈,这时还不知虞沨已经盘算着把皇帝拉下龙椅,虽说都明白自家眼下各自受着天家忌备,依然未动逆反的心,却不约而同认为虞沨若是能去楚州才算有个保障,天子鞭长莫及,更会有所忌惮,不至于突发雷霆用莫须有的罪名清算两府,也仅只自保防范之意,与天子刀戈相向是不敢想的。

    显王自然对儿子的决定不是那么满意,但也明白这事决非虞沨坚持赴楚就能得到解决,是以也只有一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若说来,旖景被大君掳去西梁,尽管夫家不会追究,卫国公也是不好再提这茬,但他与显王从前也算在一块“叛逆”过,少年时代,也联手做过几回“坑害”纨绔子弟的侠义行为,既一起干过坏事,“知交”情谊不是普通的铁,是以卫国公也没觉得不好启齿,一边等着女婿归来,一边就把黄恪这个隐患交待。

    只两人计较了一番,也实拿不准这事要不要紧,好在虞沨不多久便回府。

    “不打紧,一来正如妻弟所言,黄恪即使把这事告诉黄陶,黄陶也不敢张扬儿子是被大君当作人质带去西梁,他为了从刺杀先太子一事脱身,早对外公布长子是因商事出现意外,相比咱们,黄陶更会担心有人质疑这事,把他同先太子之死联系起来。”

    天子登位是否合法本就众说纷芸,黄陶倘若这会子再引发质疑先太子之死,让人把这桩桩件件这么一联系,首先死无葬身之地者绝对是他。

    “再者黄恪口说无凭,旖景被戚氏所救又是人尽皆知,这时他就算不管不顾的出来质疑,太皇太后也不会相信这话。”虞沨笃定地说道。

    倘若换成旁人,也许还能影响太皇太后,至于黄陶,显然天子近臣,太皇太后在听了戚氏的交待后,只会疑心这又是天子为了秦家盘算,有意诋毁旖景。

    虞沨继续说道:“黄恪还真是深受仁义礼信之教,他自打安然归来,确是暗中摸察黄陶的底细,时常买醉一事也不是作伪,便是对两个弟弟,眼下也是敬而远之……黄陶对这个嫡长子当初确实寄以重望,暗下请了儒士教导,花了不少功夫,这时更期望长子能通过科举入仕,将来得入翰林,而另外两子,一个自幼懂兵习武,眼下已被黄陶荐入京卫,一个虽说也不曾放松,但许是天生顽劣,文武皆不长进,眼下游手好闲,黄陶颇为无奈。”

    “黄陶早有规划,小儿子实在糊不上墙,但长子从文若入翰林不怕不成天子信臣,次子习武,争取能为一方守将,甚至将来可能执掌京卫,足见黄陶这人野心勃勃却不短见,知道仅靠阴谋取巧纵使能得一时富贵,长久兴盛还得靠真正实力,他对于儿子的教养确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