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卫臣服,胜局奠定(第1/4页)  重生之再许芳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

    城郊十二京营卫部指使有七位乃勋贵出身,其余五人之父祖也都是曾随高祖楚州新兵的旧部,同苏、楚两府多少有些交情,总比秦、陈等世家要亲近,这也是天子十分忌惮的原因,黄陶更是不可能笼络收买,尤其西山卫指使,其父更是老国公旧部,西山卫原由虞栋掌管,濯缨园太子遇刺案后,由卫国公所荐,原任佥事才得以接掌。

    但这些家族也同样效忠于大隆皇室,是以虽不可能对黄陶俯首贴耳,但不得不顾忌圣令,尤其家中女眷被扣为人质的情况下。

    是以天子只是下令众人摁兵不动,十二卫指使尽管心下孤疑,也不少推测城中必有动乱,可关系到家族存亡,最稳慎的办法也是先静观事变,说到底,就算天子与慈安宫决一胜负,论来两方都是“正统”,十二卫奉圣令摁兵不动,也不算失职,更不算谋逆。

    但一旦天子再令出兵逼宫,十二卫就必须要站队了,成王败寇,倘若逼宫不成势必会遭清算,但若是不依圣令,万一天子掌握大权,自然也要被追究。

    是以,虞沨才一开始就笃定要争取十二卫在手,至少其中六部必须遵奉太皇太后懿旨进逼汤泉宫,才能掌握先机,消极等待只会落于下风,让天子威逼功成,就算城中卫部众志城诚,也难以抵御这六万余京卫,更别提还有通州、香河等卫部,真要是被天子抢先一步调动兵力,慈安宫必败无疑。

    谈判地点定在西山卫,当然也是因为西山卫指使与卫国公府非同一般的交情,只要苏荇出面,又有太皇太后懿旨,十有九成不会向天子投诚。

    虞沨早有推断,天子为保一击得手,事先不会与十二卫漏底,给众人筹谋犹豫的机会,万一有人事前就泄露天机,慈安宫生防,天子更无胜算。

    也只有等到政变当日,用女眷要胁,打十二卫一个措手不及,情势紧急,各人的判断力多少会失于果断,分卫指挥又是十二个,彼此之间恩怨是非当然盘根错节,一时之间,当难以判断城中情势,必定就会犹疑,根本不可能联合一气进逼九门。

    这一切都奠定在九门紧闭,城中京卫尤其宫卫不能突围的条件下,只要十二卫摁兵不动,对天子就十分有利。

    可事情已生变故,黄陶非但没能突破平安门,孙致敬、刘惟等竟先后折损,即使黄陶通过三年努力,把心腹大多安排布防九门,可惜的是西直门却是“佃作”,虞沨轻而易举就率部出城,抢先一步说服十二卫兴兵讨伐逆帝。

    天子多疑,不大可能以身犯险前来京郊,当然会先诏十二指挥前往灵山汤泉宫,待要胁得众人摁兵不动,方才通知黄陶行动,可一旦黄陶失利,天子势必会亲往,持令说服诸卫兴兵。

    西山卫距离锦阳内城最为接近,天子不可能先来此处,虞沨断定他会先率灵山、桐浦二卫先往距离汤泉宫最近的卫部,只要先要胁得三、四卫部遵令行事,一路前来,其余一方面顾及家眷安危,再见同僚业已臣服,只会以为天子胜券在握,当到西山卫,就算这部指使因为与卫国公府的私谊不肯听令,也于事无补。

    是以,虞沨才让显王尽量拖延住黄陶,不让他去灵山递讯,快速肃清西安门逆勇,抢先一步出城,诏集众人到西山卫。

    对于十二卫而言,原本多数就倾向于卫国公府遵奉之太皇太后,早先得知黄陶已经掌握九门,兼着家眷被掳才会犹疑,一旦听说西直门已破,楚王携懿旨出城,再有卫国公世子苏荇、卫国公女婿蔡振随往,就算难下决断,当然也不会避而不见,大家都想洞悉情势,在关键时候做出正确抉择,不说考虑家族更进一步,至少得规避事后清算获罪受惩。

    都是统兵之人,又明白今日情势紧急,指挥们当然不可能孤身前来,都会抽出起码自保的兵部赴会,这就注定天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