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政治家·诗人·柘枝颠(第2/3页)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仅摆设的器皿c家俱c幄布的质量高寇准许多档次,而且出席的歌伎达到百人之多,寇准自愧不如。

    寇准奢华的另一个表现,是他喜欢歌舞,特别喜欢一种叫作“柘枝”的大型歌舞,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谈到寇准很喜欢柘枝舞,凡宴请宾客,一定要跳这种舞,而且一跳就是一整天。时人称他为“柘枝颠”,“颠”即“癫狂c走火入魔”之意。

    我最近看了一本有关词牌故事的书,说寇准着迷此舞,光是看还不过瘾,更要亲自下场,与他宠爱的小妾茜桃一边舞来一边对歌,好不快活!

    这段描写吓了我一跳,寇准真能如此不顾斯文地蹦进“舞池”,亲自示范舞蹈艺术?

    记得“柘枝舞”是一种起于西域,流行于唐朝的风格健郎的“劲舞”,此舞用鼓伴奏,到宋代时,舞风有了一定的变化,其变化之一,就是跳舞的人数增多,有说是二十四人的,有说是四十人的。反正这是一种群舞,气势非凡,场面宏大,符合寇准爱讲排场的性格。但是说寇准看得兴起,就情不自禁加入这种集体舞中,舞之蹈之,就显得过于荒诞了。

    当然,寇准看得兴起时,也有动作,那就是会打赏舞女,“一曲红绡不知数”的阔绰出手自然是常常有的。在一次宴会时,寇准赠了歌妓五匹绫绢。他的小妾茜桃大概出身贫苦,牢记“劳动光荣,浪费可耻”的传统,写诗劝他: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寒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在宋代,“一束绫”应是一个不菲的数目(当时,一匹绢的价格约为白银一两,合1000至1300文铜钱,大概相当于现在人民币三百到四百元),舞女们扭扭屁股扭扭腰就可以轻松得到,还嫌主人赏得少,殊不知织女那个寒窗织布多辛苦。但寇准好像不听劝,回答道:

    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棱,

    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这就完全是看透人生般的及时行乐思想了,至此,寇准的奢华也有了更好的注解:仕途不顺,心情压抑,只好在声色酒舞中麻醉自己。

    政治家寇准的另一个身份是诗人,他是宋初“晚唐体”诗人的代表,艺术上主张学“晚唐”,后人称其“尤工于诗,曲尽风雅”,他的词也写得很不错,宋人胡仔称他为“诗思凄婉,盖富于情者”,比如有一首《踏莎行·暮春》: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长空黯淡连芳草。

    大政治家竟也有这样细密缠绵的女人心思!放到现在,这是难以想像的。爱好诗歌的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差不多平均每天写一首诗,他就说过:“予向来吟咏,不为风云月露之辞。每有关政典之大者,必有诗纪事。”风花雪月的东西他是不屑一顾的,但他的四万多首诗流传至今能为人传诵的寥寥无几。

    才情四溢的寇准“樽前听艳歌”,那是少不了喝酒助兴的,不知是不是经常锻炼酒量的缘故,寇准海量惊人。

    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记录了过寇准善饮的趣事。

    寇准罢相之后,宴请客人,只要会饮酒的人,不管身份等级都被召来陪他喝酒,“有倅连困于酒,已疾,公尚促之不已。其妻乃叩公庭而讼焉,遂免”,有个人被他逼迫喝酒,喝病了(有的书上说是喝死了,那是夸张,寇准还没有到逼死人命的地步),他还催促别人喝,搞得那人的妻子只好将此事诉于公堂,要和他打官司,那人才得以幸免,保住一条命。

    后来有一个道士自称能饮,找上门来与寇准拼酒,他和道士过了几招,发觉根本不是人家道士的对手,道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强迫他喝,他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