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父亲(第1/6页)  生命中的撼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的父亲姓黄,名仁义。父亲在婚前姓张,后来经家人介绍在邻近村庄与一位姓黄的女子结了婚,成家以后随妻改姓为黄。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黄玲娣。6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以木工活为主要工作对象。父亲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了种植业:种田c种菜c植树苗等,这里当以种田为主,从此父亲就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乡村农民。

    对我家老祖宗留下的三亩多地,他总是倾注感情。每一次耕种,他总是用耙子在犁过的地里精耕细作,不放过一个土坷垃。播种后,他又总是牵挂着禾苗成长,计算着什么时间施肥c浇水c打药c松土,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父亲最灿烂的笑脸总是在麦收与秋收时。每逢那时,父亲不管多么劳累,总是奋力挥镰,总要与我们年轻人一比高低。父亲那弯成弓形日渐衰老的身躯总遮掩不住丰收的喜悦。我知道,那时的父亲,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年轻的。

    父亲总是在收割中无比自豪地告诉我们:看看土地吧,只要我们精心耕种,它就一定会给我们以丰收回报。但田地并不像父亲说的那样,也有让父亲伤心的时候,那就是遇到灾年。那年秋季遇上大风暴,田地里的水稻全部被刮倒。风雨过后,父亲那原本瘦弱的身躯更显衰老。他跑到地里,心疼地看着那一棵棵倒下的水,不知如何是好。他将水稻一棵棵小心翼翼地扶起来,用小棍和土壤予以固定。他希望用他的付出挽回风雨的摧残。然而,那年的风雨实在是多,最后田地里收成非常不好。但是父亲说,农民,就要经受得起上天的考验。看着父亲脸上沟沟壑壑的皱纹,作为农民的儿子,我似乎理解了父亲,理解了作为农民的父亲的博大的胸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就是说平民的生计就在于勤劳,勤劳能让生活富足,免受饥寒之苦。出自清代宋缍《古今药石?续自警篇》。

    勤劳背后总有回报

    父亲如田野般博大的胸怀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人善良,帮助别人总不计回报。正是因为父亲的善良,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

    父亲是一个农民,他那在田地依旧忙碌的印像仍历历在目,因为只有在田地里才寄托着父亲太多的期望与欢乐。我的农民父亲很普通,但却总是让我们为他的平凡而感动。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5年,撰写此文,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父亲具有农民身上那种勤劳c智慧c善良c淳朴c厚道的美德。他生于1934年,属牛。人们常说属牛的命苦,父亲没例外,他幼年就失去父母。10岁就跟着人家去上海做木工,那时候日本人侵占上海,兵荒马乱中他跑到常州小河镇的一个龙王庙,后来托人介绍与我妈相识。我妈看他会木工,有手艺,人又能吃苦,就接收了他。

    我爸是嫁到我妈家的,而且还改了姓,这对我们后辈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无论从思想上或行为上,还是人的性格上或人的情理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这是父辈们的事,我们后辈也无话可说。由于当时我母亲有三间用草跟泥土盖的房子,再加上还有几亩地,我父亲因为穷困没有房子没有田地,所以就无条件答应了我妈。那时候日本人必尽没有在农村居留,虽说日本人到过我们家乡,但他们主要是占领城市。

    我父亲小时候读过小学,能识得几个字,解放后,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农民开始打土豪,分田地,到后来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实行了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制度,那个时候的劳动真够辛苦。我虽然从15—18岁在家干了3年的农活,但那种苦日子使得我不得不想着怎样翻身离开,我父亲始终没有想着要离开过,他和我不一样,我那时才18岁随时都可以寻找机会离开。果不然在我18岁的这一年,部队来了招兵的,于是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并顺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