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一章摆疑局(第2/3页)  浪起料罗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头来只得到了空虚无用的所谓“人情”,除此之外什么都没得到。

    所以,可能吗?

    当然,会议上穿越者们也决定送出点人情礼——卢兴邦和红军都收到了二百杆状态完好的七九汉阳造作为礼物,各自附送二千发七九圆头弹。还想要多怎么办?出钱买呗。

    罗明和卢兴邦收到货单,都不免喜出望外。红军这边,除却第十九师新增的徒手兵的武器有了着落之外,还有了额外的武器北送中央红军;而正在裁减部队的卢兴邦则听从了幕僚的建议,把枪械中的一半也送给了闽北的红军,权当消灾;剩下的一半委托对方代为出售——说白了,也就是成本价半买半送给了红军。

    这么一来,卢兴邦和南下红军的好感度便也刷刷地往上涨——再加上闽西、闽西北的大量农民南下厦门、同安、长泰等县的工厂和农庄谋生,或在当地新生的农庄和煤矿中务工,当地的土地改革问题也就相应地不像原位面那般尖锐。

    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们明白,只有这么做才是规避农民风险,解决土地冲突的最好方式。压制农村和佃户自耕农也好,放纵地主和宗族势力随意兼并土地也罢,最终都解决不了问题,重压之下的农民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是要把生存压力爆发出来的。

    进入闽西的红军最后发现,当地有些农村甚至已经没有了土地革命的必要——整个闽西北的乡村现在都是这幅模样:

    大片大片的贫瘠土地包围着几间房屋,昔日风光无限的地主此时多半愁眉苦脸地坐在门槛上抽旱烟。只凭地主个人的劳动力,他终究只能选择比较肥沃的那几块土地进行耕种,收成也就自然远不如以前了。

    因为他的佃户,乃至闽西北的佃户几乎全部抛弃了佃田,乘坐着华顺的航船和牛车到东南沿海做工去了。很快红军又接踵而至,华南集团干脆就顺水推舟,借着卢兴邦在闽西北各县宣布了新的政令:

    “为保外来户(指红军,不能明文)入闽者皆有田可耕,即日起所有抛荒田地均纳入分割范围,抛荒者田契勾销。”

    不少失去了佃农的地主还觉得这天总有一天能变回去,佃农们会碰钉子,华南厂会突然消失不见——总之就是自己的免费劳动力终究回回到佃户的位置上,供养着自己的一家老小。但这条规定一出,他们不免都慌了神——人还在,碗没了,那又有什么用?

    要雇人种田以至于不抛荒,又哪有那么容易!地主老财们这会儿是急红了眼,只要有人肯耕田,不让土地抛荒以至于令红军来“鸠占鹊巢”,报酬便都高得可怕

    但以地主们为核心的村庄,早已几乎是空无一人。因为自民初开始,佃农们的生存状态早已经是低到了某个难以启齿的极限,一旦有好些的生路可走,那他们便是背井离乡都在所不惜。

    人都没有了,地主老财们出日结一万大洋的工资,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奔走四方还没争取到一点外援,红军倒是快马加鞭进了各村各镇,开始安家驻扎。

    而在成群枪口的威吓之下,曾经凶神恶煞的地主们也只好放下家里的土炮慢枪,摆出了老乡的和蔼脸色,把曾经由佃农耕种的土地让于工农革命军带来的农民们耕种。

    当然,也有发动全家连夜锄草下苗的拼命三郎。而卢兴邦和华南集团当然都没有去为难这些勤恳的劳动者,只不过以他们的体力和耐心,他们又能够支撑多久呢?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于是,以牺牲兼并地主的利益为“代价”,政治上控制闽西的卢兴邦也好,需要根据地休养生息的红军也罢,乃至于实质控制闽西北经济命脉的华南集团便都凑在了一起,皆大欢喜地各取所需:

    在当地发展“后勤基地”的工农革命军拥有人均面积广袤的耕种田地,并且不用缴交任何形式的租税。但如此优惠的条件也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