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零五章 铁路(第2/3页)  回到清朝当皇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动工,到六月份,已经可以投入运行,并且所产布匹等行销全国。

    而铁路建设也进步不少,先是京津铁路建成通车,这条铁路的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最终在1863年底,开始产生效益,尤其是货物运输,由南方运来的一些货物,全部都通过海路运输,咸丰还废除了漕运衙门。

    当然事情并不是这么容易,这里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具体的事,请看下面:

    李鸿章在接到咸丰的密旨之后苦思冥想了几天几夜之后,下令开始征集漕粮,又过一些日子,他又开始组织船只,可是,他却不走运河,转而欲行海运,并扬言:“海运耗费倍少于漕运,现今粮价上涨,为国家节省钱粮,以免直隶缺粮计,实不得已而为之也。”

    结果,江南大哗!

    漕运,以总督索拉旺为中心,上可至京城王公贵族,当朝重臣;下又有十万运军旗丁c运河沿岸各个码头的水手c店铺乃至小贩,其牵联之广,只比盐课大,却绝不会比之更小。

    所以,李鸿章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可是,海运的计划却不能停!因为,当时的情况却已经到了两难的境地,在地方上的人都很艰难,可朝臣们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行了。

    可是,这种争吵没过多久,朝臣们就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们这样的争吵其实一直是自己和自己打嘴仗。真正的相干者,李鸿章根本就没有受到任何实际的伤害。

    而海运一旦开始,漕运必然损失巨大!

    所以,朝臣们一夜之间挠掉成百上千根头发的不在少数!

    但是这件事情确不慌不忙的实行起来,而这个时候漕运总督袁甲三,也是卫军第四师领兵大臣病死,使得漕运在无大力人物。

    而袁甲三的第四师,也被安徽巡抚多隆阿收编,整个形势对咸丰来说一篇顺利。

    而李鸿章也给自己的老师,曾国藩写信,请其代为上书指出:漕粮的运输费用过高,损耗也太大,运送一石漕粮,往往要花费几倍的代价,因而年年要支付大量经费。为此,朝廷就不得不向百姓转嫁漕赋,而如此一来,官员便往往以此为借口横征暴敛,定额一石,常实征三至四石,有时甚至高达七至八石。另外,维持漕运的损失过大:一是为修治运河通道要支付巨大的河工费,二是为维持运道水量不多不少,时常给沿运河一带造成严重的水旱灾害,三是为挽救运漕粮要修造数千只漕船,要支付运丁的巨额补助银两,四是各处各级官吏借漕粮的征收兑运而中饱私囊。以上种种开支最后都转移到百姓税户的身上。总之,如果仍维持目前的漕运制度就是极大浪费,害多利少。再不整治,早晚必成朝廷一大锢疾。

    这份奏折以曾经说过的一句指责某些漕运官员“只顾治运,不顾治黄”的话开头,指出若想彻底治理好河务,必须“将河道运道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奏折上指出,运河时常堵塞是因为与黄河相联,泥沙淤积,以及黄河的河道变迁。而往常治河,大多是只注意漕船需要经过的地方,若是其它地方决口,就很少关注。如此以往,只会黄河河水持续泛滥或者再次改道,运河也最终难以保全。所以,如果想彻底解决河务问题,就得暂时断绝漕运,先把一切整好再说!

    把整个漕运和河务合并到一起诉说,更给了咸丰充分的废除漕运的理由。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海运逐渐增多。随着黄河泛滥的加剧,运河水系进一步被破坏,漕运逐渐减少。后来,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

    大臣们在朝堂上为了某些事情争吵不休,可惹事的c能解决事情的两拨人却又在“事不关己c高高挂起”。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正在进行的事情也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臣们的争吵对此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与反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