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0:见利忘义的书院(第2/3页)  十亿网友闯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颜畅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待颜畅读完卷子,才长舒一口气。看向三个老头,“你们一致觉得这篇文章最好?”

    “文采不俗,除了嗯。”

    “我不看名字也猜得出是谁写的。”颜畅没好气道,“是那个袁炜吧?”

    胡永利点头,“正是袁炜。”

    “我就知道是他。”

    颜畅猜出是袁炜,倒不是对袁炜的字认识多少,而是这文章透出的态度

    这次考试题目是‘利者,义之和也’,题目不难理解,说白了就是讲利益和道义要平衡。无奈袁炜这文中针砭时弊,指出某些书院已经背弃书院创立的初衷,变得只讲利,不讲义。

    书院只讲利,不讲义?你何不直接说学院见利忘义?还言简意赅呢!

    “袁炜这小子是不是忘了是谁把他带进书院的了?只讲利,院长会带让他这个没钱的主进书院?白眼狼嘛这是。”

    “袁炜此说并非独有。”黎子明沉吟道,“科举与书院结合,我们崇正书院也并非独此一家;若论首创,当数湛若水c王阳明。这两位很早就意识到科举与书院结合存在‘义理之辩。’”

    “这有什么好辩的?”

    颜畅可没心思讨论这些玩意,还是那最简单的道理:书院请先生要银子,学生食宿要银子,书院维修要银子没点能功利性,书院能维持下去?当真书院是慈善机构,有那么多人捐款?再说,就算是慈善机构,那也得投资赚钱啊,不用点法子钱生钱,它也得倒闭。都想着乌托邦社会,哪来啊?

    “看来秦院长没能把这小子说透啊。”

    颜畅现在可算明白这三个老头为啥担心这个了。

    虽说崇正书院创建目的是教学生考乡试。但实际上,这么多年下来,乡试虽有涉及,但重心还是在四书五经的经义上。如今在颜畅的倡导下,书院大道理不说了,经义也不说了,彻彻底底的只有八股训练。

    袁炜这份卷子太明显了,就差没指名道姓说颜畅心里只有利,没有义了。

    颜畅用手弹了弹卷子,“这典故用的好啊,范仲淹于天下是先忧后乐,是,他想学那些圣人道理,他心里装着天下千秋,他伟大。但书院让他不花钱读书是天经地义?书院想创收了就不对?”

    见三个老头发怔,颜畅眼皮一抬,“你们觉得呢?”

    要放在以前,三个老头或许会说出一堆道理,但现在

    黎子明略一沉吟,“这个嘛,老朽只知道,若是今年还出不了举人,御史大人说不定会关闭书院。”

    黎子明说完,顾彦成和胡永利都不做声:今天模拟乡试结束,秦院长派人送来三张银票,每张票值都是两百两,银票现在可还揣着呢!

    道理有千条万条,利害关系才是第一条。

    最直接的,书院关了,到哪能赚这么多银子?甚至,三个老头还觉得其他六个人走得好。要是他们都在这,这六百两银子分成九份,那一人才多少?

    不知怎的,想到这里,三个老头相互看了一眼,旋即又捏了捏袖子里的银票。

    见三个老头不做声,颜畅继续道,“第二名的卷子呢?”

    见颜畅转移话题,黎子明立刻拿出第二张试卷,“这是一名为周靖坤的学生做的文章,我等以为,可为第二名。”

    袁炜是第一个交卷的,这个周靖坤就试第二个,看来这交卷速度和学问成正比啊。

    如此想着,颜畅结果卷子,粗略看了看,愣了半晌才道,“这第二名的文采和第一名差的有些多啊。”

    胡永利一笑,“若是两者文采相近,我等也不会将袁炜的文章评为第一名了。”

    颜畅看着眼前两份试卷。

    要说文章水平,袁炜的文章比周靖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