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公将军周奉武(第1/2页)  神话版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神话版明末最新章节!

    范长生及段家兄弟次日就乘船沿滹沱河而上,到支流冶河时改乘竹筏。

    不同以往,范长生今日一早得到一柄三节杖,持杖立在竹筏前头,他本就仙风道骨模样面有细长清须,也戴了一顶混元硬巾,还有一只乌鸦力士随同,盘绕竹筏而行。

    自春耕结束后,平山县人口也得到全面统计,不同皇明户部所载的七千户人口。

    在混元教《分户法》这一统计规则下,平山县有户口一万九千户。

    平山县本就是偏僻之地,商业并不发达,仅有的商业多与山里的野货有关,因而城市人口不多,主要人口集中在乡村从事耕种……又或者结伴去外地打工。

    万历盛世余韵未消,山民外出打工收入可比种地、打猎要稳定、丰厚许多。

    平山县围绕冶河动员人力大修河渠,这自然不可能是官府牵头,但这么大的工程总得有县衙出一人来装点门面。

    县里的典史就在河边草棚下办公,带着十几个平山县乡勇守在这里检查出入人员的身份。

    他自认识段家兄弟,目光不由被贾氏吸引多看了几眼,恋恋不舍检查范长生的腰牌:“范先生这是要去威州?”

    “正是,圣教有所差遣,唯有尽心尽力而已。”

    范长生见远近工地上有许多村社从事在奔走,村社从事都是额扎刺绣白字的黑巾,普遍黑衣在身,村社从祭却有藤杖在手,十分好认。

    就见近处一名从祭被一众青壮、健妇围着,他手握一页名单在人群中喊着,被喊到的人欢天喜地与亲友告别,出列站在一侧趾高气扬,仿佛出人头地扬眉吐气指日可待。

    典史顺范长生目光看去,说:“今日一早圣教神使四出,县东南各乡、村的祭师来得快已征召信众前往威州去了,现在是县北乡村来此传达诏令。”

    他说着面露喜色:“我平山男儿吃苦耐劳,足足征够三千五百人!”

    范长生恭贺一声,询问:“可会影响今年河渠增修?”

    “少了三千五百人,这里还有两万六千人,自能在秋汛之前修好这片大同渠!”

    典史是本地人,口吻坚定,按着规划用三年时间修好全部的大同渠,那将能开荒、灌溉近五万亩良田!

    现在呢?

    没有稳固河渠堤岸,秋汛冲下来,两岸淹没什么都不会有,就算有的田地地势高不怕秋汛,可也因地势高,在夏季无法引河水灌溉。

    因而,冶河流域的这片平坦低洼地域只有两万余亩旱地,余下靠近河岸的土地易于淹没就无法开荒始终荒废着。

    两万亩旱地,五万亩河水浇灌的良田,这区别可就大了。

    范长生有意攀谈了解最近的发展,贾氏在一侧倾听,典史更乐于讲述:“月初府城要练一支车营新军,府城那么多人口才选中二百人,我平山却入选三百。就这事儿,姓胡的巡按钦差还发文表彰咱,谁稀罕他那一封白纸信?”

    典史无品级,职务偏向于古之县尉,有编训乡勇护城御寇的职责。

    各地新军如火如荼编训,朝野对此也是充满希望的,将编训车营新军看成吴起编训魏武卒一样的重大革新变法。

    新军依靠的是俞大猷、戚继光所著兵书理论,当年也都打出了优异战果。

    现在举全国之力编训车营新军,没道理不成功。

    哪有不花钱就能办大事的道理?朝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各处挤钱给孙承宗送去,堪称同舟共济。

    范长生自然关心这个问题,威州镇城里周奉武也在研讨这个问题。

    朝廷编训新军的名额、番号、驻地不需要去搜集,早已通过邸报传播于天下。

    河北新军编训的太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