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满心的疑惑,但我还是带着高大帅去看爷爷说的城南大桥。
先前说过,三江市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有三条江在这个城市里出现,汇聚成一个横卧的“y”字形,把城市分割成了三份。而这个城南大桥,便矗立在“金江”之上,连同着南北两城。
三江市桥很多,不算那些桥,光是那些跨度达到三四百米的大型桥梁,都有近十座。而这个城南大桥在这些大型桥中,亦是很有特点的。
这座桥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没有桥墩。
或许有些朋友要问了,没有桥墩,怎么承重呢?这就是桥梁设计的巧妙之处了。应该是考虑到这地理位置与水流的关系,这座桥并不适合用桥墩,所以没有桥墩设计。而支撑着整座桥的,是一对巨大的桥拱。
其实同类型的桥梁,很久以前就有了,闻名遐迩的赵州桥,就是其中的典范。
只不过这城南大桥跨度更大。赵州桥横跨7米,而三江市南北两岸相隔四百米左右,相当于放大拉长了十倍的赵州桥。
当然了,赵州桥毕竟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建筑,当时的建筑条件与材料,和现在不一样。毕竟那时候可没有钢筋混凝土,没有大型起重设备。
所以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
说回城南大桥。
这座桥几乎不和江水接触,只是靠着一对巨大的桥拱,支撑着桥的主体。从远处看去,就会看见,南北两岸之间的江上,有一个巨大的半圆形。而路面桥身,横就在这个半圆形上面的三分之二位置,桥拱垂下二十四根巨大的钢索,作为承重的吊杆,连接着桥身。
看上去又像是一个巨人,肩上扛着一根扁担,挑着南北两岸。
用专业术语来说,这是座中承式混凝土拱桥。之所以叫中承式,撇开那些力学原理不说,从结构形象上来看,中承式其实就是路面在拱的中间位置。另外还有上承式和下承式拱桥,分别是路面在桥拱的上方,或是在桥拱的下方。
比如赵州桥,就是上承式结构。
。
作为三江市本地人,我对这座桥可说是熟得不能再熟了,读中学的时候,学校就在河的对岸,每天起码过桥两次。所以知道这座桥的很多事。
这桥建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时南北两岸还没有公路桥,只有稍远一点的一座铁路桥。那还是六十年代建造的,桥头两边到现在还挂着伟人的头像,这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铁桥主要作用除了火车通行之外,两边倒是有辅道,可以供行人通过。只不过辅道比较窄,而且火车通行时还要封桥,所以并不方便。人们更多的还是靠着渡船,通行于南北之间。
一直到后来,城南大桥的建造,这才解决了交通的问题。
而且因为跨度很大,当时还是挺火的,在世界上都能排上名号。据说有很多外地人来我们这边旅游,都要特意来看一看,也算是这边的一景,向世人展示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只不过,这些人除了看桥之外,更感兴趣的是,关于这座桥的一个故事。
“这座桥曾塌过。”我看着远方的大桥,喃喃的说道。
“什么?”高大帅前一秒还在感叹这座桥的跨度之大,设计之巧妙。结果下一秒就听到我这句话,顿时惊讶不已。他转过头,瞪大了眼看我,然后又看了一眼城南大桥。
表情好像在对我说,这哪儿像塌过的样子。
我笑了笑。这样的情况我不只见过一次,以前也有不少外地朋友,对我露出了同样的表情。
“应该是千禧年以后的事吧。01还是0年我记不清楚了,当时我还,只是听别人说起,那天早上四五点左右,这座桥突然塌了。当然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没有全塌,而是这两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