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新日记(第1/2页)  君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日记不定期更新,主要做有争议的故事背景介绍。)

    201943

    前日放出序章。给小群的读者还有几个朋友看了,反馈有的地方不太明白,比如“南主客曹”就很少听说。

    用站点搜索在小说内容里百度了下,发现这确实是个冷门词汇,如“三省六部”,能搜索出46页的小说提到该词汇;搜索“主客曹”,有不到6页相关内容;搜索“南主客曹”有四部小说提到这个词——都有点怀疑站内搜索功能是不是靠谱了。

    哦,回到主题。所以说,还是应该做些注释。

    文中提到的主客曹是官方机构名称,主官称尚书。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集权,即有尚书c侍中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尚书因系近臣,地位渐高。从名称上说,也看得出这些机构与后来的“六部”存在一定渊源关系。

    在西汉成帝时期,皇帝新增设了四个尚书曹,其中主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负责外交及少数民族事务,其实与九卿之一c大鸿胪存在部分职能重合,“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但由于尚书曹代表来自皇帝的态度,故位卑却权重。

    主客曹尚书的官秩为六百石。两汉官秩表从排第1的丞相(万石)算起,到排第15的乡三老(百石)等,一共15阶,主客曹尚书在此序列中排第7位。与共和国公务员相比,相当于现在的处(县)级正职。因为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814——200611)所列,从至最底层的办事员,职级也分为15级,处(县)级正职就是排第7位,刚好对得上。(上个星期刚颁布最新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粗看了一遍,略复杂,而且不能跟汉代的官秩表对得上,就放弃采用。)

    在东汉初年,也就是故事发生时代前不久,光武帝做了一次机构改革,将主客曹分拆为南c北主客曹,仍旧主管“外国夷狄”事。

    序章中出现的人物郑伯山就是供职于南主客曹,是一名官秩四百石c经办业务(“日日起草文书”)的侍郎(官秩第9级,对应于科级正职,主任科员)。这样安排,是因为身处这个岗位,汉地穿越者可以方便接触全国上报的第一手外事信息,从而判断有没有境外穿越者进入汉地。

    他辞任主客曹侍郎一职,然后应征进入司空府,其实与历史上的常见操作相反,属于杜撰。历史上,多是民间素人,因为才干c孝行c家世获得民望,被公卿c地方长官征辟为属吏,然后举荐进入中央,成为天子近臣。比如《后汉书》中的卓茂,“初辟丞相府史”,“后以儒术举为侍郎”。

    当然,这种杜撰我也给了理由,穿越者郑伯山因为“精于算术营造”,被负责“掌水土事”,“营城起邑”的司空府相中,然后反向从皇帝身边的秘书机构挖墙脚,成为一名司空府营造令史。

    这种征辟从官秩升迁上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按《后汉书》所述,三公属下的令史官秩没有明确,“自中兴以后,注不说石数”。

    在光武中兴以前,则默认“通为百石”。因为汉朝早期,公府征辟下属,若是经过皇帝特意言明,则会定下官秩等级,如果皇帝仅是提了人员名字,没有声明待遇,则统统定为最低等官秩“百石”。到后来由公府自行辟除下属,其官秩便“通为百石”。(“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

    不管是哪种情况,郑伯山舍弃收集境外穿越者信息的便利c舍弃皇帝秘书的相对高位,愿意跑去做三公之一的下属低级官吏,相当于一个人放着zgz央办公厅的主任科员不做,跑到国务院下属部委某司局处室交流锻炼,其动机就可能多种多样——其中一种便是兴冲冲跑来拉关系c通风报信的司空府御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