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节(第1/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月初夏,北京的夜晚早已经不再寒冷,但是王崇古还是系了系身上的袍子。穿惯了官袍锦缎的他对身上这件麻布衣衫很不习惯,有多少年没穿麻布衣衫了?他冒着夜风缩着头,一边走一边回想。

    还记得年轻的时候,那时自己还没有中举,也还不是进士,家里清寒,受了多少人的白眼?就连嫁到张家的姐姐也连带受气,张家是商人,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势利眼;那些年可苦了姐姐。可是,谁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贫书生已经成了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而且姐姐的孩子也已经进入内阁,距离最高峰只是一步之遥。

    想到这里,王崇古满意的一笑。他是在去年接替去世的谭纶担任兵部尚书的,这当然是因为自己的才干和功劳;但是其中也有张居正的功劳,没有张居正的支持,自己在边关也立不了大功,没有张居正的支持,自己怕也坐不到兵部的位置。想到张居正,王崇古心中一黯,匆匆回望一下,又低下头,加快了脚步。

    他在一所破落的宅第门前停下,四下望了望,才上前扣门。宁静的夜晚,突突的扣门身格外的清晰。王崇古很快听到了脚步声,然后大门吱呀着打开了,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苍头一手持着烛台,一手开了门,见是王崇古,也不说什么,引着王崇古进了院子。

    烛台上微弱的火焰在夜风中苟延残喘,看的王崇古一阵阵惊心。在这黯淡的光芒下,四下的景物全不清楚,模模糊糊的,一个个看上去倒像是山海经中的怪物。王崇古也为自己这种感觉感到好笑,他暗自一笑:“难道自己老了?”

    不是第一次来的王崇古自然知道,这宅子绝对不是像外表看上去那么破败,里面的设施陈列恐怕全北京城也没几处赶得上。

    “舅舅来了。”是自己的外甥张四维迎了出来,王崇古略一点头,跟着外甥进入里间。自己外甥王崇古是清楚的,才干突出,为人机警,积极进取。自己和姐姐对他都是寄予了很大希望的,而这一次,如果不是因为他,自己也不会趟这池子浑水。

    里间已经有人了,见张王二人,都纷纷起身致意。王崇古见如此多人,便有些不满,又不好形于颜色,只得一一回礼。而那两个未离座的一个是吏部尚书张瀚,他的地位高于王,对张四维来说又是前辈,因此只是强笑著点点头,招呼二人在自己身旁坐下。另外一个未离座的就是这里的主人,司礼监冯保了。

    张四维咳嗽一声,说道:“内相,各位大人,今日请各位来,所为何事情,当不用我说。南边那位可要回京了,再不决断,恐怕就没有机会了。”这些人都是他穿针引线,纠合在一起的。

    “正是,正是。”礼部尚书张瀚笑道,“不知道内相大人和张大人如何打算呢?”他对张四维联合冯保早有些不满,现在冯保又兴风作浪对付高拱,更是气闷。

    冯保端着茶杯道:“咱家也不懂什么国家大事,只是受先皇厚恩,有个图报的心思。现在朝中有奸人,咱家自然不会旁观,诸位大人说是吧?至于该如何办,还想听听诸位的意思?”

    “张居正专权,欺瞒圣上。我等朝廷大臣当鸣鼓而攻之,一齐上书弹劾他,宫中内相再助助力。定可除去奸人。”

    自坐下就闭目养神的王崇古心中冷笑,听声音是一位年轻的官员,想来是张瀚等人的门生后辈,有热血却无见识吧。

    果然冯保冷笑道:“皇上会准么,你们这几年上的折子还少么?皇上怎么处理的?”

    这几年也不是没有过弹劾张居正的折子,但都被皇帝驳回了,有的折子上皇帝的驳文比官员的正文还要长,罗列数据,举出实例,一条一条的将人驳斥得体无完肤。

    那人红了脸,犹自强道:“要是皇上不准,我们就一齐到太庙哭列祖列宗去,内阁六部再一起辞职。不信皇上不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