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节并吞朝鲜 三(第1/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节并吞朝鲜(三)

    心知李谪凡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万历没有失望,反而有一点点的得意。身为皇帝,特别是明白肩上任务的万历,常常有一种休息的渴望。因为是皇帝,压抑了太多的理想和行为,虽然国家的兴盛同样能极大的刺激他,但总有一些细微的情感无法取代。有得就有失吧,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要坚持下去。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才是男人应该追求的。定定神说道:“朕当然不会让朝鲜再独立中华之外。不过,眼下还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所以可以尽量使用。对朝鲜王室也是这样,他们统治朝鲜二百余年,在朝鲜有巨大的号召力,我们不能轻视。朕的意思是,等到朝鲜大体平静后,再分封朝鲜王,镇抚朝鲜。不过那时朝鲜不再是大明的属国,而是潘国。就如同汉代的诸侯王!”

    李谪凡道:“可是陛下,这样也有养虎为患的隐忧啊,倒不如斩草除根;即便陛下仁厚,也大可分封在其他其它地方,而不是在朝鲜。”

    万历笑道,“若无大明,朝鲜早已亡国。朝鲜的土地,我大明取之于倭寇,也与朝鲜王无涉。不过,朝鲜侍奉大明恭谨,朝廷不得不留一些情面,保存朝鲜宗庙。不然,如何招抚远国,让其它的属国安心呢?”

    到底不能不顾忌舆论名声。对国家的扩张,武力固然重要,文化等软实力也同样不可瞧。

    “臣赞同陛下。臣在琉球呆过,琉球遭受日本岛津的侵略,幸得江南水师的援助,才免于亡国。琉球王感激大明,对驻扎在琉球的水师供给充足,十分谨慎。假使无琉球王的襄助,我水师恐难得土人的支持。”说话的是羽林卫校尉唐宋。他讲武堂毕业后在江南水师呆过,后选入羽林卫。因是第一次在御前发言,紧张得两颊都红了。

    万历赞赏地看看唐宋,道:“不错。以地理位置言,琉球和朝鲜对我大明都十分重要,是大明的海上门户。最好将两国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毕竟民族不同,语言不通,所以需要循序渐进。先利用他本国的君王治理。时机成熟后再直接统治。”停顿下来,让众人有理解的时间,有时候万历简直想将自己所想全部硬塞进大臣们的脑袋,让更多的人理解自己的意图,执行自己的命令,最快最迅速地走上强国之路。可是,路还得一步一步的来:

    “当然了,也不是完全放任他们。对君王也需要控制。重新分封后的朝鲜王国,其君主王后太子的立废都得大明同意;还得定期朝贡;其国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员都得由大明任命,官吏可以由朝鲜王委派;国内货币。律法都得与大明一致;最重要的是,军队也必须由大明掌控!”

    如此一来,朝鲜王算是有名无实了。比大明现在的潘王强不了多少,但比起亡国流亡又不知好了多少。万历看准了朝鲜王李讼贪于酒色。懦弱难成,才定下这样的计划。

    在朝鲜,宋应昌,李如松等人已经在执行计划,收编朝鲜军,不管是义军,还是坚持强抵抗的前政府军,还是溃兵。还是投降日军地伪军,明军都照单全收。先收下他们,避免他们流入民间,留下后患。然后再留下精兵,淘汰老弱。最后进行明军式的训练,和精神同化,尽量将其变成忠于大明的军人。

    锦衣卫指挥使安歧道:“诚如陛下所言,同化朝鲜并非一下就能成功。其中还有许多事要做。臣以为先要是实行郡县制度。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也要统一。当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就实行了上述政策,因此后来虽然楚汉相争,单天下终归大汉一统,不复战国列国并立,纷争不已。”

    “可惜秦朝二世就灭亡了。”李谪凡冷笑道,“原因就是因为秦朝变更制度,使百姓不便,民间骚动。朝鲜兵乱之后,实在不宜兴此无益之事。”又转向张懋修道:“张大人出任朝鲜方面,可得谨慎从事,莫要操切,坏了国家大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