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1章:序言(第1/3页)  大宋之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赵匡胤精心策划的陈桥兵变未折一兵一卒从后周恭帝柴宗训孤儿寡母手中夺得皇权;创建的北宋王朝维系167年后被女真人的铁骑踏翻。

    康王赵构继承祖业在东南一隅复国成功,南宋政权存续152年被蒙古人灭亡。

    两宋政权沿袭300又19年消亡,消亡的方式跟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惊人的相似;不一样的是宰相陆秀夫背负宋末帝赵昺投海身亡,小皇帝死时年龄只有九岁。

    两宋政权存续期间重文轻武,朝廷大兴科举,全民习文;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百姓受教育程度之高为历代之最。

    然而经济繁荣c文化昌盛的两宋政权最终被女真c蒙古两个野蛮民族灭亡了这在人类历史上实属罕见。

    先进也被胖揍?落后未必亡国?奇葩式的悖论直指兴于文而败于文的治国方略。

    试想,一个手持钢枪的强盗面对子乎者也的孔老夫子是什么样的结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强盗是最后的胜利者,而孔夫子之所以败亡;是输在没有武装力量做后盾的前提下。

    两宋经历1八位皇帝,自然明白武能定国的道理;但祖宗遗训却是亡国之本,制造遗训的宋太宗赵光义当属罪魁祸首。

    赵光义在“烛光斧影”中干掉二哥赵匡胤,又在“金匮之盟”的诡秘中登上皇位;却埋下王朝灭亡的祸根:

    其一是战争中的军队由赵光义坐在千里之外的皇宫中遥控指挥。

    这种蠢猪一样的指挥即便是军事天才,在没有近代通信工具之前也会导致失败,更何况不懂军事指挥的赵光义。

    赵光义不知己也不知彼,不明前线地物地形而是在宫中画阵图自誉为万全阵图;命令前方的部队执行,这样的瞎指挥军队不败才怪。

    其二是大小战役从不设统率全局的将领,各路军马独自行动;这样做势必失败,而且在军中很难产生有威望的大将。

    其三是允许军队纪律松弛,不执行军令的将士疏于刑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四是以文官为主官统领边境前线的军队,文官监督武官;武官处处受制于文官,致使军队战斗力丧失。

    其五是军队可以经商。精于经商的军队心思不在维护边防上而在琢磨如何赚钱。

    军队可以经商从赵匡胤做皇帝时就开始实行,但赵光义对边防做了一些有害的变革——取消了边防地区长官有权为了巩固边防而动用当地财政收入的权力,这样就限制了边防地区长官的主动性。

    赵匡胤时期边防长官可以用金钱收买情报,或派间谍到敌方去侦探敌情;赵光义一改革黄瓜菜也就凉了,边关将帅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时候连钟也不想撞谈何抵御强敌?

    两宋期间皇帝对军队的控制是空前的,但全社会的行文气象却日新月异。

    吟诗赋词不仅在汴梁c杭州c苏州c扬州这样的繁华大都市未然成风;即便在乡间边远,农夫家中也是乐于教子。

    城市c乡村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诵暮弦,洋洋盈耳;不一而足。。

    两宋朝廷大兴文

    人治国忽视武将训练军队和糟糕的马政策略都给亡国埋下种子,皇帝专权和文官治世的官本位陋习断送了大宋的景秀河山。

    两宋期间,文官和武官的地位是天壤之别;同品级的武官见到文官要行礼,各地钱粮都由文官掌握并且监督武将。

    这样的情势自然给文官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场地,武将却成为一种不被待见的傀儡。

    此等风起的形成始作俑者自然是宋太祖赵匡胤,但赵光义这个臭棋篓子才是罪魁祸首。

    华夏自唐朝的“安史之乱”后一直到五代十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