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我那个倔脾气的爹呦(1 / 2)

(先更后改,改完删除)

就在直播结束之后的15分钟,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闯关东》正式完结。

这一刻,关于大结局以及“传武之死”的各类讨论如病毒般迅速传播,几乎蔓延至了整个网络。

很多人平时不看电视,都是在网上追剧。结果这时候网络版大结局还没上线,“传武牺牲”这个词条就作为热搜新闻直接被推送了出来。

无数正在加班的、出差的、陪领导吃饭的网络观众看到这条推送,差点没气炸了。

靠!

有你们这么剧透的吗!

——而且什么情况,传武居然死了?!

难以置信!

当天晚上10点,《闯关东》第52集正式登陆了各大视频网站。

这帮人追剧人叽叽歪歪地点进了网络版的视频资源,打开一看,就见视频网站竟然也不做人了,直接把“最后一战!传武壮烈牺牲”当做了第52集的宣传标题。

而作为这一集封面图片的,则是剧中传武拔刀那一幕的剧照。

画面中的传武挺立在战场上,手中举着一把寒光凛冽的长刀,浑身上下杀气凛然。

这张剧照和众人印象中的许臻极不一样。

他的神情不再淡漠出尘,而是目光如炬,凌厉肃杀,眼神中透着一股誓死不屈的刚烈,像是一杆屹立不倒的标枪。

无数观众被这张剧照给震撼到了,只觉心潮澎湃,连忙点进了视频里。

看着看着,他们就刚刚因剧透而带来的些许不满就被他们抛诸脑后了。

因为,大结局的剧情实在是太精彩了,比之前的几集还要紧凑、还要引人入胜。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战士们浑身浴血,迎着漫天的炮火、踩着战友的尸体,前仆后继地向前冲锋。

镜头毫无感情地记录着眼前的战斗,朴实无华的场景真实得鲜血淋漓。

绞肉机般的惨烈巷战让人心弦紧绷,传武在巷战中展现出的惊人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

弹尽粮绝之际,眼见传武在毫不犹豫地拔刀再战,观众们的激动情绪更是直接走向了巅峰。

然而终究,剧情还是如预告所言,在惨烈的战场上,传武没能幸免,被一刀当胸贯穿。

观众们看到鲜儿惊慌失措地扑上来,颤抖着去按压传武胸前的伤口,然而却无济于事;

传武拽着她的手腕,执着地重复着同一个词:回家,回家……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

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也没有狗血的临终表白。

传武就如同一个普普通通的死难士兵一样,倒在了血泊当中。

观众们以为自己已经知道这个结局了,不会再被震撼到。

可是,当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鲜儿唱着大悲调的曲子,拉着传武往家赶,还是忍不住心头一酸。

许多人在这一刻都想起了电视剧的第一集。

鲜儿穿着小花袄,坐在自家院里的石榴树上,晃着脚丫、唱小曲儿,一脸的天真烂漫;

而那时还是个少年的传武站在树下,仰着脸,听着树上的姐姐唱歌,笑得有点憨。

传武曾说,姐,我从小就喜欢你……

想到这儿,很多观众瞬间便红了眼眶。

……

镜头一转,画面来到了老朱家。

一大家子人这时都守在前厅,魂不守舍地等待前线的消息。

“吱呀——”

这时,一声门响,传杰脚步匆匆地跑了回来,面对眼巴巴看向自己的父母亲人,哽咽了许久,才哑声道:“二哥死了……”

“啪!”

娘一巴掌狠狠抽在了传杰的脸上,红着眼睛叫道:“胡说八道!”

传杰挨了这一巴掌,怔怔地看着母亲,半句话也没说,泪水悄无声息地涌出了眼眶。

“爹、娘……”

大门外,鲜儿已然赶到。

她撂下手中的板车,“噗通”一声跪在了朱家门口。

一家子人看着鲜儿身后的板车,如失了魂一般跌跌撞撞地跑了过去。

娘瘫软地扑倒在传武跟前,不知所措地摸着儿子的尸体,失声道:“武,武啊,说话呀……”

“娘来了,娘来了……”

看着老人浑身战栗地失声痛哭,一刹那,无数网友瞬间模糊了眼眶。

“扛不住了,哭傻了”

“当了娘的人看不了这样的场景”

“一儿半女也没留下,就这么走了,老人疼掉心啊”

“一场战争,多少人家破人亡……”

“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

“……”

这一刻,屏幕中,朱家人面对传武的死讯,无不潸然泪下。

惟独父亲朱开山站在外围,板着脸,一如既往地冷静道:“把你娘扶起来,回屋去休息!”

说着,他转头看了家里的晚辈们一圈,道:“都别哭了,把眼泪收一收!”

“传武这是为国而死,为民捐躯,是我们老朱家的光荣!”

“搭灵堂,把宗谱拿来,我要为他树碑立传!”

……

简陋的灵堂上什么也没有,除了白布,就只点了一圈的洋蜡。

传杰拿着一块毛巾,一点点擦去了传武脸上的血渍和泥垢。

朱开山则安安静静地坐在灵堂边,一言不发。

“爹,”这时,鲜儿走了进来,将传武在战场上用的那把大刀递给了朱开山,低声道,“这把刀,还给您。”

朱开山回过头去,怔然看着这把被鲜血染红的长刀。

半晌,他将刀接了过来,轻声道:“好。”

他转头看向一旁的传杰,道:“三儿,去把咱家的磨刀石拿来。”

传杰微微一怔,没有质疑,听命而去。

朱开山一个人守在灵堂中,摸着大刀的刀刃,忽然便红了眼眶。

“滴答、滴答……”

这一刻,这个一辈子不低头、一辈子不留泪的铁汉子,在儿子的灵堂里泪如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