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 第二十八章章(第1/4页)  王后心怀蜜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希夷岁氏”聚居在蔡国北面鄀城郊外的希夷山下, 以垦荒农耕、傍山狩猎为主,同时还盛产世人不知其来处的珍宝“火齐珠”, 故富甲一方。

    岁氏子弟世代不出仕, 成年后被族中长老允许出外周游天下者, 也只为增广见闻,不得沾染庙堂是非, 更不得以岁氏名义搅动时局风云。

    如有岁氏女与王公贵族联姻者,也与别家贵妇无二致, 侍奉尊长、生儿育女,终老后宅。

    在寻常百姓眼中,岁氏就是个“仓禀殷实、坐拥奇珍、家风淡然”的寻常望族, 若非要说与别家有何区别,大概也就多那几分遁世超脱而已。

    然,包括蔡王室在内的各国王公贵族对岁氏皆青眼高看,这其中真正缘由,就是寻常百姓无法轻易窥知的了。

    希夷岁氏其实分两宗山下“世俗岁氏”,以及长居雪山半腰的“侍神庙岁氏”。

    “侍神庙岁氏”又被族人称作“神巫一脉”, 据说是“神明留在世间的仆”。

    这一脉的人长居于雪山半腰侍神庙, 可替人向神明祈福泽庇佑、了未尽心愿、卜吉凶祸福、问成败得失。

    甚至有传言, “若机缘恰当, 可助亡者续命复生”。

    当今世上,“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在朝神官、在野巫祝, 于王室贵族心中都有颇高地位。

    希夷神巫既有此神通,各国贵人自闻风趋之,慕名捧重金暗往希夷山者并不少见。

    因此,靠着侍神庙这一脉的通神之能,整个岁氏在乱世中求得了浮生静好。

    各国王室间似存无言默契,别国与蔡交战时,都会尽量避开离希夷山不远的鄀城,连带鄀城百姓都沾光受惠,多次免遭战火波及。

    但神巫一脉在族中地位超然,世代只管修行侍神,由山下族人供养衣食,再时不时替外间来的贵人们行些祈福完愿、卜问吉凶之类巫祀。

    岁氏两宗就以这种方式达成互利共生。

    神巫那宗通常不干涉世俗岁氏的族务琐事,甚少下山露面,替人问神的对象又多是王公贵族,故外间百姓并不太清楚他们的存在。

    在李恪昭入蔡为质那年,就有人秘密前往希夷山侍神庙,替他请神巫向神明求问今后吉凶前程。

    岁氏神巫给出了不知所谓的“神谕”云至名显,马到功成。

    之后并未详解这八个字,端让那人另带一根黄绸密裹的竹简转呈李恪昭。上书公子姻缘在我岁氏,且候之。

    “那根竹简背面,还用细雕刀沾朱砂刻了一行蝇头小字。”李恪昭的声音隐隐带笑。

    岁行云听得两眼发直“刻的什么”

    “本座很少这么说人话,你最好相信。”

    李恪昭自小对“鬼神巫祝”等事敬而远之,也说不好是信或不信。那次“问神”的结果实难令他当真,最终一笑则过。

    说到底,质子生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客死异乡,婚姻之事哪有活命迫切。

    直到去年,多次欲为他牵线保媒未果的蔡王明确提及“希夷岁氏”,他才又忆起这桩陈年旧事。

    往年蔡王意欲牵线,他尚能以“年岁尚轻,不急一时”为由勉强周旋,眼见到了十,再出此言便是明目张胆拂蔡王颜面了。

    形势如此,同时也好奇岁氏神巫当年所言的“注定姻缘”,遂松口应下蔡王美意,任其遣钦使代往希夷山求亲。

    岁氏族长允婚后不久,飞星派往鄀城查探的眼线得到消息,知岁氏暗中换了允婚人选,火速回报。

    彼时李恪昭深觉好笑,原来那所谓“注定出自岁氏的姻缘”,不过装神弄鬼罢了。

    他体谅当世女子身不由己,无意迁怒即将成为他妻子的岁氏女,只望对方安分且忠诚于婚姻誓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