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则必要在高绝崖岸之地,才能俯瞰直耸千尺的江岸,仰首月近而明、触手可及,望远则潮涨潮落、石出其中。若这山能合‘三远’,则月色必更难得。”
“什么是‘三远’?”
“宋代的画家郭熙认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咱们御花园里的拥翠山,据说便是仿三远之妙建成的。”
曦华双手抚着茶盏,兀自思索;紫茉手里拿着一把紫泥春华壶,站在太妃身后左瞧瞧右看看,不由笑道:“奴婢是个笨的,听得恍惚,眼也恍惚了。太妃您瞧,苏小姐这侃侃而谈的样子,像不像三皇子跟您说《湘夫人图》那一回?”
顺安太妃笑意容容地点头,一旁的曦华却忽然来了精神,“啪”一声轻响,把茶盏撂在几案上:“这个时辰回宫还早,不如去御花园里的拥翠山上游玩一番。这山既然仿了三远,总不会只能白天看景吧?”
太妃闻言,唬道:“这黑灯瞎火的,如何爬得了山?山上又凉得很,白天有多少玩不得?”
曦华哪里肯依,一叠声地唤人,立刻起身便要走。
顺安太妃见拗她不过,只得亲自看着人备好御寒的细毛氅衣,又叫紫茉多多安排妥当人跟着,一时,宫人们都穿梭忙碌起来。
苏媺见闹得不像话,俯身拜一拜,因笑道:“这可是臣女的罪过了。不过,今儿个过节,御花园里各处人手、灯火都是周全的,必出不了什么事,太妃宽心便是。我们不过到山上略转一转就回暄颐宫去了,太妃累了这一日,也早些安置了吧!”
一时人手齐备,前后各四个小太监提着羊角大宫灯,紫茉在前边引路,花照和叶萦各提一盏金碧琉璃小灯,为曦华和苏媺照着脚下的雨花石向心福字甬路,释香、檀墨等人簇拥在后,一行二十多人,乌泱泱朝御花园而去。
这一晚,宫中台榭结灯、曲廊飘彩,虽不似往年热闹,但佳节喜意仍在。平日里看惯的宫中风物,此时在夜色的衬托下,倒也别有一番趣味,不止曦华看得高兴,连跟从的宫女们都兴奋起来,不似白日里束手束脚、一板一眼的木讷样子。
只见层层深苑、葳蕤庭花,在月光笼罩的景深下摇摇而来,又迤迤而去,一盏盏榴红绡纱灯摇曳在宝阁珠宫之间,端的是一片壶天胜景。
园子里自然有负责值夜的首领太监,见曦华公主难得在晚上出宫游玩,立刻吩咐手下人暗中警戒,以免哪个不长眼的奴才冲撞了公主,连巡夜的小太监们也一应回避,生怕搅了公主玩耍的兴致。
一行人里,苏媺与曦华并肩而行。她一身雪青色江皋雁飞的薄秋氅下,江水月般的柔光荡开来,恍然间好似有湲水漫地,连随侍的宫人们都不免几多赞叹。
她神情怡悦,笑着提醒雀跃的曦华“慢些,小心脚下”,一边却分神地抬手遮住了胸前的鸽血樱桃。
夜色下,它发出漪漪光彩,灼人眼目:今晚的顺安太妃实在反常,这赏赐来得合乎情理,又来得古怪莫名。
不一会儿,便到了拥翠山下,曦华嫌人多不自在,便叫一众宫人在山下等着,自己和苏媺自带了几个体己人上山,紫茉到底不放心,带了两个宫女也跟上来。
夜晚的拥翠山如暗砣謷牙、茕茕兀立,踩着暗淡灯火小心前行,但见月移花影,石冷霜结,好在沿路也缀满了红纱宫灯,山阶日日有人清扫,不见落叶窸窣、枯草衰矮,少了许多吊消孤寂之意。
走在前面的曦华像一只出笼的小雀儿,一步三跳,慌得花照和叶萦一叠声地唤“公主小心”。
簌簌切切的人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