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寻路(第1/3页)  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冯晨夏现在的时间分配是这样的:课外时间分成五等分,一份学习复习预习课业,两份看“杂书”,另外两份,混在各个社团和“准社团”里。

    她是个“文理兼修”之人,课业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压力——如果在期末考试中居然没有考到本年级第一,冯晨夏就会认为自己失败了,而她自信自己是绝对不会失败的。

    冯晨夏看的所谓“杂书”,真的非常杂,什么都有,从社会、历史、考古到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她都看。但大部分书,冯晨夏只是看个大意,了解作者主要观点和支持论据后,就扔一边,继续看下一本。看累了,就去各个活动小组晃晃。

    中都大学有不少“准社团”,即那些没有在官方备案且人数不太多的活动小组。而大部分女性研究团体和马主义、毛主义研究小组,都属于这样的团体。

    前段时间,有个女生看到冯晨夏在图书馆里研究波伏娃的《第二性》,就邀请她参加“波伏娃女性主义研究小组”的活动。不过,冯晨夏去了一次就再也没去了。

    “我认同波伏娃‘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构建的性别’的观点,”冯晨夏在该小组研讨会上说,“在上世纪中叶,女性参与社会工作不普遍,她才判断大部分女性选择了‘容易且危险的捷径’,即被男人养,并因此鼓励女性走向社会。这个判断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她的大部分观点已经过时了。

    “目前无论是在华夏,在前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女性参与工作的比例都过半了,华夏女性工作率更是全球最高,超过很多国家的男性工作率。但是,虽然各国女性积极参与了社会劳动,却并没有获得与其付出等价的权益。

    “而没有获得等价权益,包括权力和权利的女性,很有可能因为付出和获得不等价,最后被迫再度回归家庭——因为要求女性既要承担社会劳动,又要承担家庭劳动,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最要命的是,她们的牺牲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得不到足够认可——所以,你们焉知不少女性打退堂鼓,不是她们无法突破职业天花板后的‘破罐子破摔’之举?不是她们被丈夫、婆家逼着照顾家庭的无奈之举?你们现在号召女性积极参与社会,却不提供能让她们突破目前困境的办法,岂不是一个恶性循环?

    “女权流派太多,但大部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冯晨夏继续说,“如果不能找到女性通往权力之路,不能让女性实际掌握与人口比例相符的权力,不能开拓一条宽阔通畅的上升之梯,则一切参与社会劳动的女性,都会被越来越低的‘性别天花板’压垮!所以你们的书斋论道,一点意义都没有!”

    看到社团里的女生纷纷露出不满的神情,冯晨夏就知道参与这种社团活动,不过是某些人显得自己“卓尔不群”的手段罢了,她们根本不想解决问题。

    冯晨夏冷笑一声,干脆地离开了。离开前她甩了一句,“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会不明白吗?你们鼓动女性走出家庭,然后娜拉真的离开了家庭。但是出走的娜拉,却只能混在社会中下层,她永远没有办法走到上层。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比如就业数字差了点,就会有人叫嚣着要把娜拉们再度赶入家庭。请问没有得到权力的娜拉们,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

    这是现在华夏正在发生的事。二胎政策一出台,加上就业形势不好,连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女博士都很难找到工作了——成绩再好,也比不过一根“DIAO”——号召女性走出家庭,并谩骂女性不够努力、想走捷径的“波伏娃女权主义者”,怎么可能解决目前华夏女性的问题?波伏娃追随者只催着女性要付出,却不谈怎么获得权力,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主义,在当年有进步意义,现在则落后了。

    因为她们不明白——没有权力,就没有权利,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