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7章 薅羊毛与盐税改革(第2/3页)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则端着笔墨纸砚,开始立文。

    “三年为限?”程之英指着文上的协议,瞪着眼睛惊呼。

    吴诚肯定的点点头,道:“《大明律》规定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按照我们银行的取利,三年利便达到了本金数目,要是超过三年,余利就要计赃,就要坐赃论罪,我是大明合法商人,坚决不作奸犯科。”

    吴诚的态度很强硬:“就以三年为限,程掌柜要是觉得不能接受,不借便可。”

    程之英恨恨的签字画押,拿着银票就走,临走时还不忘将明商银行赠送的一袋铁观音茶叶拿走。

    待程之英揣着银票走后,吴诚对着外面喊道:“有请下一位盐商.....”

    按照明商银行幕后大老板朱慈烺的意思来说,这些奸商压榨百姓已久,不知昧着良心赚了多少黑心钱,即便是抄了他们的家都难解心头之恨,必须把他们榨干,把他们当钱罐子,连本带利让他们吐出来!

    比如这程家,三年就要还一百万两银子,加上其他盐商借贷,相当于每年白送成百上千万两银子,可以说是长期敲竹杠。

    历朝历代,官家从不惧高利贷纠纷,比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放高利贷就是他的生财术之一,西门大官人身在官场,是五品秩的武官,虽没有直接官商运作,但暗中却又李智、黄四二人从中搭桥。

    《金瓶梅》作者是明朝人,写的很多情节反映的都是明朝的事,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若不是《金瓶梅》内容有些低俗,也不会让位给《红楼梦》了......

    当天下午,各大盐商再次齐聚扬州知府衙门,一个个尽然有序的补缴盐税,有的使用银票,有的则让家丁抬出金银。

    整个知府衙门大院变成了一座金山银山,煞是震撼。

    还有一些实在凑不足税款的,又不愿变卖家产,更不愿借贷的,抱有一丝侥幸前来观望。

    对于这些人,朱慈烺毫不留情的下令抄家,将拖欠税款的盐商一家老小全部发配到东番,为开发宝岛出一把子力。

    至于他们的家产,自然充公了,他们舍不得变卖,太子舍得!

    那些找明商银行借贷的盐商们也好不到哪去,本想着靠盐业东山再起,三年后还款,然而朱慈烺接下来的动作,让他们如坠冰窖,顿时傻了眼。

    朱慈烺以纲盐法日益败坏、浮费日增、官盐滞销、私贩猖獗为理由,正式下令废除刚盐法,取消盐引制度!

    此后盐业由朝廷专门生产,批发低价售卖给商人,再由商人零售给天下百姓。

    也就是说,朝廷控制定价权和生产权,降低盐等生活必需品的可牟利价值,不过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朝廷通过控制盐业获得的利润随之减少。

    纲盐法的废除,打破了盐商的世袭垄断权,对徽商的冲击不可谓不小,连张大彪都愣住了。

    朱慈烺此举一是为国为民,二是为了敲打日益做大的徽商,别以为势力大了,翅膀硬了就可以乱扑腾。

    在本宫眼里,尔等不过是牛羊,本宫给你们一把草吃,你们才有的吃,想变成以往的资本家、大财团,控制朝廷经济命脉?洗洗睡吧,梦里可以实现。

    不过对于补缴盐税的盐商们,朱慈烺并没有赶尽杀绝,如果让他们没了经济来源,那明商银行的贷款怎么办?岂不是没有羊毛可薅了?

    朱慈烺专门成立了盐政司,负责生产食盐,同时负责招标代理商人销售,那些盐商便是现成的代理商,不仅有有销售渠道,还有现场的铺子。

    以往的纲盐法是大盐商负责一条龙买卖,包括定价什么的,现在他们只负责销售,定价是盐政司的事。

    凡是持有盐政司的批文,皆可领票行盐,盐商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