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41章 芸豆卷(第2/4页)  美食从和面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会儿没事,我把芸豆卷做出来。”

    吃饱喝足,也歇够了,徐拙开始准备昨天老太太惦记的那道名叫芸豆卷的小吃。

    这是一道有名的宫廷小吃,据说是慈禧太后听到宫外有人叫卖,便让人去买了点,一尝就喜欢上了芸豆卷的口感和味道。

    徐拙不知道当年卖芸豆卷的人是不是掌握有狮吼功,声音居然能穿透半个故宫;

    也不知道慈禧太后是否有顺风耳,居然连宫墙外的一句叫卖声也能听到。

    但是不管如何,这漏洞百出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代的传了下来,而且还会继续传下去。

    想想也是有意思,全国各地很多美食,都喜欢跟大人物挂钩,而频率比较高的,就是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了。

    一个是下江南的时候,发现不计其数的美食;一个是西逃时候,遇到了许多让老佛爷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

    这些故事不管真真假假,都已经给当事的菜品身上披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就拿这芸豆卷来举例,没有慈禧太后镀金的话,就是一道很普通的甜点,普通到连陕北的黄馍馍和东北的粘豆包都打不过。

    但是有了那个漏洞百出的故事之后,那就不一样了。

    用京城人的话说就是:zhèi芸豆卷儿可不简单,连当年老佛爷都迷恋zhèi口儿,特意把内做芸豆卷儿的人召进宫里,在御膳房当差,成了御前的红人儿……

    那位发明芸豆卷的人最后到底有没有成为御前的红人徐拙不知道,但是他很清楚,只要今天把芸豆卷做出来,他就是老太太面前的红人。

    芸豆的做法很简单,徐拙有做驴打滚的技能,对于芸豆卷这种类型相近的美食有着天然的优势。

    再加上昨天已经搜过教程了,虽然细节方面还有些一知半解,但是做出这道甜品应该难度不大。

    建国端着一盆浸泡在清水中的白芸豆走了过来,脸上满是好奇:“徐拙,这玩意儿好做不?要不要我帮忙?”

    “要,让不忙的人都过来,这玩意儿难度不大,这玩意儿一看就会,没啥难度,不过前面有个剥皮的步骤,得用手一个个来,比较费劲。”

    徐拙说完,就伸手从盆里捞出一把白芸豆开始剥皮。

    因为已经浸泡了十几个小时,所以白芸豆去皮的步骤倒是很容易,用手一搓一撕,外面那层皮就掉了,只剩下两枚白生生的豆瓣。

    白芸豆的豆瓣看起来和蚕豆很相似,但是这两者并不是一类东西。白芸豆属于扁豆,跟蚕豆是两种植物。

    人多力量大,加上春节期间三百工资大家热情度比较高,所以不到半小时,一盆白芸豆就全部去皮完毕。

    徐拙把豆瓣用清水清洗一下,然后抓着白芸豆往蒸盘里摆放,不能摆放太多,薄薄一层就行。

    反正蒸柜够大,不用担心没空间。

    把豆瓣全都铺到蒸盘里之后,徐拙把蒸盘一个个的全都塞进蒸柜中,把火调大,让蒸汽足足的,连续蒸制五十分钟。

    白芸豆质地比较硬,比较难以成熟,所以要尽量蒸时间长一些,避免等会儿捣成泥的时候有硬块出现。

    趁着蒸制的时候,徐拙又从甜品部挖了点做驴打滚用的红豆泥和红薯泥和紫薯泥,当做芸豆卷的馅料。

    然后又弄了一些熟的黑芝麻和白芝麻,在锅里小火炒香后放在一边备用。

    五十分钟后,蒸柜停火后徐拙又闷了十分钟,这才打开蒸柜门,把里面的蒸盘一个个端了出来。

    尽管蒸了五十分钟,又闷了十分钟,蒸盘里的豆瓣依然完好如初,这玩意儿的硬度真是够可以的。

    不过硬度越高、熟透时间越慢,越说明白芸豆的质地细腻,做出来的食物口感会越好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