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简在帝心(第1/2页)  明朝大纨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瑾他们跑出来,侍卫们自然是准备了进城的腰牌。 带着哭哭啼啼的正德,一行人很快的从城外就回到了城内然后穿过内城回到了皇宫里。 “哼还算他有点儿良心,没收你们的钱。”回到了皇宫,正德也算是缓过劲儿来了。 恢复了傲气的他,对着那刚才张仑认输的那侍卫道“老陈,不错还好你吓住了那张家小子” “不敢当太子称赞,其实张小公爷并非被臣吓住了。大约是觉得不划算才没动手” 这位叫老陈的大内侍卫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实话。不然这传到了皇帝耳朵里面,有心人分析一下就知道实情了。 “臣其实并没有完全的把握跟张小公爷对阵,胜负也仅仅是五五之数” 太专业的术语老陈没给正德说,他估计说了太子也没兴趣干脆简明扼要。 老陈能被选为大内侍卫,自然是本事不差的。 就刚才张仑一动手他就看出来了,这位小公爷走的是近乎于倭刀的路数。 而且深得其中三味快、狠、准。 丝毫不拖泥带水,出刀就直奔要害力求一击必杀。 这是正儿八经的杀人术啊,而本身武就是杀人技术的总结。 这位陈侍卫虽然也是好手但没有跟练倭刀的人碰过,所以也抓不清张仑的路数。 这种情况下跟张仑对阵的话,的确胜负只能是在五五之间。 别说是陈侍卫了,就是后来倭寇横行时各路大军剿倭之初也被倭刀劈的有点儿懵。 时人记载“与人对战,举刀嘶喊着一纵丈余,搂头就劈”。 若是张仑知道这老陈怎么想的,那肯定得竖起大拇指夸上一声行家 张仑可是打过好些年兵击的,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那些古老的欧洲剑术、日本秘传刀法、传武中的刀剑格斗技巧等等。 基本都极为容易找到其书籍资料,甚至图像、影像资料。 张仑不仅研究、练习过日本的念流、一刀流、阴流、居合等等。 还研究过欧洲的理查特纳尔流长剑术、菲奥雷派迅剑术、欧洲军刀术。 而张仑自己最擅长的,则是一套秘传的苗刀技法。 当年戚继光由战场缴获了倭寇的一套倭刀刀法,据说是隐流目录。 戚继光也是武学大家,观之赞叹不已。 随后根据这套倭刀刀法创编了辛酉刀法,并让全军修习用于抗倭。 张仑学的这套则是辛酉刀法的再改版,毕竟当时是要照顾全军修习的。 所以创编的时候要求就是速成、易学,威力大、可战阵配合使用。 传给张仑的那位老哥,据说祖上是陪着戚继光一路从抗倭到九边。 甚至陪着戚继光被贬至粤北直至夺俸病亡的老亲兵,所以那位老哥所修习的苗刀技法又跟其他苗刀不太一样。 首先老亲兵修习的就不是为了适应全军修习的刀法,其次戚继光在历经抗倭、九边后自然有新的感悟。 所以这套刀法实际上改了多次,但能够得到机会修习的也就身边的这一群人。 那时代武人的地位可不咋样,愿意习武的其实也没有多少人。 哪怕是混到戚继光这样民间皆呼“戚爷爷”的,也还得给张居正送钱、送海狗鞭、送姑娘。 写个信去,还得口称“顶上”。 张居正死逑了,他戚继光照样被清算。文臣一张嘴,就能让他荣光全喂狗生死两难。 文臣一句话,哪怕他戚继光曾为大明砍下数万倭寇的脑袋、把九边防的鞑子莫可奈何。 也照样被丢到粤北去自撸去,文臣继续张张嘴老戚就被罢官夺俸回家啃老米饭了。 所以,那练出来的本事也就身边那几个为了多砍脑袋自己不死的老亲兵学到。 “哼”便是在正德叽叽喳喳的跟侍卫和刘瑾他们讨论的时候,一声冷哼传来。 听得这声音,正德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 刘瑾等几人更是吓的直接“噗通”一下跪在地上,不住的“邦邦邦”磕头。 却见那小太监和宫女打着灯笼下,弘治皇帝一脸寒霜的站在了正德前方。 “父皇”正德也不是不知好歹的,知道自己做错呐呐无言。 弘治终究是只有他这么个儿子,不忍苛责。 嘴唇蠕动了半天,终究是一声长叹“太子,你现在已经出阁读书也是一国储君了” “不能再任性妄为了啊” 弘治皇帝对那跪着的刘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