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梁山练兵(第1/2页)  宋小鱼的水泊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气越来越热了,宋小鱼被朝廷授予东平府知府、天平军节度使;卢俊义为济州知府,其余大小头领都封了官职,但仍然驻军梁山泊。领受了朝廷官职,也就从此明确了抗金收复失地的重任。宋小鱼和卢俊义等人去了开封谢了皇恩,就回了梁山,抓紧时间在济州和东平府募兵练兵。

    宋朝严重缺乏马匹,和金军对阵,只能以步制骑。失去燕云之后大宋更是无法指望从北方获得战马;西夏独立并与北宋敌对后就更不用说了。当然大宋还可以通过茶马贸易从吐蕃买马,但这些高原马已适应了高寒、低气压的自然环境,到了高湿、潮热的平原反而会不适应。

    无奈之下,大宋只能占用宝贵的耕地在内地养马,宋太祖审时度势即设置两个养马务和四个葺旧务,作为牧马之所,到真宗时期达到鼎盛水平养马20余万匹。这与汉朝马匹数量高时有40余万匹,唐代则达70余万匹颇有差距,远不能满足军队对战马需求。何况,北宋牧马地多在今河南、河北地区,气候不符合马的习性,养出来的马习性温良,难胜战骑长途追击之用,骑着打个马球还行,上了战场碰上金人野性十足、如狼似虎的战马,气势上先输了大半,将士们经常抱怨没有好马。

    梁山泊现在有兵力十万之众,就是因为缺乏战马,除了八千飞骑军、五千神箭军、五千飞石军、三千踏白军配备了战马,马军只有两万左右,后来打下济州和东平府才又增加了马军,但是仍以步军为主,每年花在购买马匹上的银子占了军费开支的大头。

    马匹这种珍贵国防资源的稀缺使宋朝建立一支大规模骑兵部队的基础不复存在,宋朝丧失了在马背上和北方游牧民族一较短长的机会。面对周边游牧民族强大的骑兵,宋朝只得推行“以步制骑”的军事战略,并一直成为宋代朝廷的主流。

    大宋步军直接和金辽的骑兵拼杀,当然有点儿犯傻。于是就有人在兵器上琢磨开了,一位名叫张瑰的小军官,发明了三弓床弩。一个小人物,不仅为宋朝立下奇功,还改变了宋辽两个敌对国家的关系,最终被载入史册,名垂千古

    三弓床弩的弩箭和普通的长枪大小相近,这么大一支弩箭,如果直接射中头部的话,估计当时就被“爆头”了,即使被射中躯干部位,估计绝大多数人也会当场毙命。

    三弓床弩的发明,就是将三张弓装在一个被称为“床”的基座上,故名,有效射程据说能超过1000米,大概是火炮发明前射程最远的冷兵器了。

    就技术而已,弩的确在宋朝得到很大发展,偏重步兵的宋廷将其视作对抗北方骑兵民族的利器。弩是有臂的弓,与后者的区别是在弓的后部装有弩机,因此射程更远,但射速慢,从敌骑兵进入射程到短兵相接,只能发弩三、四次。弩手多用踏张弩,采用三组轮射的迭射法,而“神臂弓”的发明,使宋军的有效射程远及二百四十多步,约合372米以上。床子弩则从小型至巨型,种类繁多,杀伤力惊人。

    一方面,强弩的确是对付骑兵的有效武器。在澶州之战1004年中,契丹大将萧挞凛即是被宋军威虎军头张瑰所发的床子弩箭射中阵亡,使契丹军的士气受到很大挫伤。同样在此战中,大名府守将孙全照一向注意训练弩手,射人射马,都能洞穿重甲,他命令大开北门,放下吊桥,严阵以待。契丹人最后只能弃大名而走。甚至大名鼎鼎的杨业在陈家谷战役中也要求潘美用强弩扼守谷口,派步兵张开两翼,准备接应。在杨老令公看来,强弩足以抵御契丹骑兵,如果不作这样的安排,出击的部队势将全军覆没结果也是如此。

    但另一方面,“以步制骑,莫善于险”。宋军在作战形式上多利用山地江河等险要地形,限制敌骑的优势发挥,以城塞防守战为主。出于惧怕辽军铁骑冲击的考虑,行军作战也非常注重布列阵势,组成密集战斗队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