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1章 两位堂少爷(第1/2页)  我在大夏开黑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朴叔,我这两位堂兄怎么样呀”
    朴叔禀完事金九音顺口问起两位堂兄,这两天林东林和林东山都是跟在朴叔身边做事的。
    “稳重,正派,心性不错。”朴叔对两人的观感很不错,没有权贵子弟的骄奢之气,但也并不自卑,对他也十分尊重,交给他们的事情,就算不懂也能拉下脸来向别人请教。这对尚未弱冠的少年人来说已算不错了。
    聪慧不聪慧,读书有没有天分,这都不重要一个人,重要的是品性,品性要正,心性要稳,这样的人就算不读书也不会差的。
    金九音挺高兴的,继而道:“朴叔,你说让东林哥和东山哥留在京里读书怎么样运作一番塞国子监去,里头可都是名师大儒。就算进不了国子监,京里学堂的水平也比宜安高多了,挑一个好的,两位堂兄又勤奋,潜心学上几年,中个举人应该可以的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和寒门子弟比,官宦子弟就高,直接站在祖辈的肩膀上。许多寒门子弟摸索多年才总结出的东西,对于官宦子弟来说不过是常识,是他们进学第一天就听师长讲过的常识。
    这种资源的不平等就造成了寒门子弟要科考比登天还难,要不然偌大的一个宜安县城,怎么就只有两个举人呢自那位老进士去世后已经五十年没出过进士了。
    由此可见,师资力量是多么重要
    三叔公一家真不错,金九音自然也希望两位堂兄能在科举的路上走得顺当一些,走得远一些。
    朴叔就想得多了一些,姓林的怎么样跟他没关系,他只在意小主子好不好,就眼下的情形来看,林嘉和林智太小,倒是小主子这两个堂兄长成人了,而且还都是读书人,大的那个还中了秀才。
    两人心性不错,帮一把也不是不行,小主子也好有人撑腰。
    想到这他眼里有了笑意,“可行不过还是得问过两位堂少爷,他们自个愿意才行。”
    “好,回头我问问他们。”金九音觉得他们应该是会答应的,毕竟留在京里念书可比在宜安中举的可能大多了。
    金九音是个行动派的,当下就让人去请两位堂兄了,顺便送些她从四叔那抄来的书。
    通过印书卖试卷金九音更加深切体会到了这个朝代书籍的珍贵,她认识的人里也就林崇渊读书最厉害,于是她就从他书房里借书,让家里识字的丫鬟小厮抄,凡是抄得好的除了规定的补贴,额外还有奖励,每本书高达五百文呢。
    一时间全府上下抄书的热情可高了,小半年的时间就把林崇渊书房里的书抄了个遍。再加上她从漠北带回来的,现在她的藏书丰富着呢。
    “二位堂少爷,姑娘让小人送了几本书来。”小厮恭敬地递上双手捧着的书。
    正坐在书房里用功的林东林和林东山都站了起来,林东林暗自把手在衣裳上蹭了蹭,接过,客气地道:“替我谢谢你们姑娘,辛苦你了。”
    “什么书”林东山凑过来随手拿过最上面的一本翻了翻,眼睛顿时睁得老大,“哥,哥,你快来看,这是不是稚圭先生的注解”激动地声音都颤抖了。
    稚圭先生他可是本朝羲和年间的大儒啊
    林东林一个健步就迈过来了,“我看看。”
    “哥,你看这方印章,再看这落款,羲和二十三年”林东山都激动地要说不出话了,“先生曾给我们讲过稚圭先生,说他注解的礼记是最受公认的。”
    林东林也很激动,双手微颤,“没错,这就是稚圭先生注解的礼记。”他贪婪地盯着上面的文字,简直视若珍宝。
    送书的小厮就笑了,“二位堂少爷好眼力,这一本不仅是稚圭先生注解的礼记,而且还是他任翰林院掌院第十年修订的版本。”
    “像这样的书我们姑娘那多的是,先送几本二位看着,看完了再找姑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