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04 口嫌体正,从良实难(第3/4页)  冠冕唐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能托事的良臣!”
    待到王孝杰入殿之后,李潼举着鸿胪寺递交上来的奏书原本,并不吝啬自己的夸奖,笑着对王孝杰说道。
    王孝杰听到圣人的夸奖,顿时便激动起来,伏地叩拜道:“开元以来,臣循旧资而历高位,圣人不以臣老器不堪,圭书手赐,让臣得为世道所容,更赐臣荣爵显要。今所进计孔之得,再得圣人如此嘉许。臣生人之所大幸,唯在侍此明主!”
    听到王孝杰这番感言,李潼一时间也不免略生感触,忍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待这家伙太好了?再想想王孝杰的爵号,心里便思忖着若来日张仁愿再有新功创立,不妨赐爵荣国公,让他们两家后人继续相爱相杀。
    抛开这个问题不说,李潼又望着王孝杰笑语道:“今日宁国公入四方馆会见蕃使,相见情形如何?”
    王孝杰闻言后,便连忙将四方馆中的经过讲述一番。倒也没有用太长时间,实在这一天会见下来,也没有发生什么有营养的对话,倒是蕃使着实被王孝杰气得不轻。
    李潼在听完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从来也不是一个大度的人,被蕃使跑去他老婆家里挖一通墙角,虽然未遂,但想想也让人感觉郁闷。他自己又拉不下脸来同这些下员计较,正该用王孝杰这种货给那些不长眼色的人添添堵。
    不过在听完王孝杰的描述之后,李潼倒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还是意识到蕃使有一种大事不屈而小事不拘的态度。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争辩的很强烈,但在一些小节上c诸如商贸之类,则就有一点敷衍。
    若说吐蕃人看不上与大唐通商的利益,这也实在是笑话。如今在长安城市面上,最活跃的便属这群吐蕃商贾了。
    往年双方交恶,吐蕃也没有与大唐进行人事沟通的渠道,可是随着西康这条路线开辟出来,各种客观条件已经成立,蕃人们的热情顿时被激发出来,简直就是不辞辛苦c不避寒暑的往来不断,大有一种要抢回旧日虚度的光阴与错失的利益的味
    道。
    如今的大唐商贸昌盛,但老实说,目下的生产力其实还远不足以满足这已经被激活的庞大市场,长安市间存在着大量商贾手握巨款但却买不到货物的情况存在着。
    在商贸的大方针上,李潼并没有刻意的冷落吐蕃商贾们,反而还稍作关照。一些在吐蕃国中势力不弱的氏族,他们的提货周期比别的商贾还要更短一些。
    作出这样的关照,当然不是李潼对吐蕃商贾们有偏爱,就是为了让他们沉浸在这种通商巨利的快感中,从而瓦解c软化他们对大唐的敌视与排斥。
    从这些蕃使们的态度看来,这一策略已经收见了一定的成效。虽然这些吐蕃使者在大节上仍然有所把持,但在不涉两国战略大方针的问题上,已经流露出了一定的口嫌体正直的苗头。
    虽然说短期看来,单纯上的商贸往来并不足以影响吐蕃这些权贵豪强们的立场,但人性根本是有一种经济属性,当他们习惯了这种牟利的方式,言行思想便会逐渐的受到影响。
    许多失足下海者总觉得,干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回家找个老实人,安生过日子,但往往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那就离死也不远了。
    就算这些得利者本身能够忍受住这种诱惑,但自有后继者不答应,你们赚的脑满肠肥,老子们还没长膘呢!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光脚不怕穿鞋,你特么是想看我刀子锋不锋利吧!
    在与吐蕃的对抗过程中,大唐始终偏于守势,哪怕在国力最强盛的开元天宝时期,一路压着吐蕃捶打输出,但战争发生的主要场所,还是青海这些吐蕃相对边缘的地带。独特的高原地形,让吐蕃本土易守难攻,所以在战略上便能保持一种积极主动。
    但这世上没有什么天险绝地,哪怕在双方各自衰落c斗命长的岁月中,吐蕃仍然没能熬得过大唐,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