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29 忠勤王命,嫉恶如仇(第2/3页)  冠冕唐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今任何的大组织都难以避免的问题。谁能将这一问题解决的更好,那么谁就更强大。
    为了达成这一局面,过往数年李潼自是做了许多的努力,包括但不限于制度的改革c人员的调整以及从肉体上直接消灭那些冥顽不灵c破坏大局的人。
    如今大事在图之际,总算见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朝情局面,李潼自是心情大好。
    同时他也对几代先王所留下的遗泽深怀感激,正因为大唐拥有着辉煌至极的过往,所以才能在时局恢复平稳的短短数年时间内,便走出了过往时局昏暗混乱的阴影。整个朝廷都以复兴往日的辉煌荣光为己任,除此之外其他任何的考量都不再重要。
    心中的忧虑不再,李潼便从席中站起身来,吩咐几位宰相继续留此审阅遴选这些奏书,而自己则又返回了麟德殿。
    此
    时的麟德殿中,自是一派载歌载舞的热闹画面,许多立朝大臣与胡酋宾使们也并不自矜身份而不苟言笑,争相歌舞献艺以为邀欢。
    只是在这热闹的表象之下,众人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心不在焉,并不能完全的纵情戏乐。毕竟刚才大殿中所听到的讯息实在太过惊人,让人震惊得心神不属,忍不住的杂念丛生。
    当圣人再次返回殿中时,众人这才纷纷打起了精神,压下心中那诸多杂念,希望能够接收到更多的讯息。
    太皇太后自知圣人刚才离开的原因,所以当圣人登殿时便投过去一个关切询问的眼神。见到圣人眼带喜色c微微颔首,但在片刻之后,心里却又忍不住生出了几分酸楚。
    太皇太后自知往年掌权时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太多人的意愿,所以在答应了皇帝重新归朝监国的请求后,心里便也做好了会遭到时流强烈反对的准备。
    可是现在看圣人的意思,时流对此并没有太强烈的抵触,起码不足影响事情的正常进行。
    武则天自不会自信到觉得自己归朝是众望所归,时流乐见如此,所以才不作反对。发生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在广大时流看来,无论太皇太后归朝与否,都已经不会再给当下的时局秩序带来太大的冲击与改变,自然也就没有了再大作讨论的必要。
    换言之,当下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属于她,而她也不再是那个君临天下举一动都能让世道震荡不止的女皇,仅仅只是一个托庇于当今圣人羽翼之下的宗家亲长。
    对于一个曾经站立在权力最顶峰的政治人物而言,这样被世道所冷落的处境的确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可当见到圣人登殿落座c诸胡宾使群起恭敬作拜的时候,武则天眼神中的落寞逐渐淡去,转而流露出知足的欣慰。
    任何曾经手握权力的人,都不会甘心将手中的权力推让出去,更不要说权欲较之普通人还要强烈炽热得多的太皇太后。
    但在经历过几次宫变的动荡c几个儿子无一善终之后,武则天也不得不承认,当下这种局面对她来说是最体面的退场,对社稷而言也是最好的安排。
    国中舆情不失控制,接下来需要注意的,自然就是周边诸胡对于大唐此次军事行动的态度与立场。
    李潼登殿后刚刚坐定,奚酋李大酺便急不可耐的出班叩告道:“今圣人将欲亲掌天兵c惩杀贼恶,臣虽出身卑鄙东夷,但也厚享君恩c深怀忠义,恳请圣人能允臣尽发部卒c列阵助势!”
    此时距离圣人公布这一惊人消息已经过去了几个时辰,诸胡酋宾使们也都各自做出了初步的决定,随着李大酺出班表态,顿时又有多人一边懊恼着没能抢先一步边忙不迭起身争先恐后的表态。
    而有了最初这一批人的表态,接下来殿中诸胡酋们也都纷纷起身发言,表示拥护圣人这一决定。
    其实无论这些胡酋们作何表态,都不足影响大唐朝廷的决定,同时也避免不了征调部伍人马参战的义务。但各自的具体态度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