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很实际的人(3/5)(第1/2页)  我的光影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我的光影年代最新章节!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评价韩三坪在任中影集团董事总经理期间的功过得失?

    点赞最高的答案是:在中影成立的1999年,全国总票房仅8.1亿。2013年,这个数字是218亿元,三坪卸任。

    这就是个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的问题,中国电影的井喷,是所有中国电影人公共努力并顺应时势的结果。

    三爷的贡献,他没有起到反作用,好莱坞大片是由中影集团引进放映的,在中国电影从蹒跚学步到逐渐可以跟好莱坞大片分庭抗礼,以至于完成的票房超越,中影很好地把握了引进大片的度,没有让进口大片彻底玩死中国电影。

    至少,他的唯票房论让中国电影的商业化之路摸到了门槛!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贡献真的很大!

    如果中影学习台湾,直接开放市场,然后各种补助电影人鼓捣所谓的文艺片,关注人性的电影…

    那中国电影彻底玩蛋!

    中影以分账形式引进好莱坞大片,赚得更多,海外分账直到2012年才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五,此前一直是百分之十三!

    吕潇然对他很尊重,换一个人来,可能真的要被舆论裹挟了——当年的第六代们闹得真的很大!

    ……

    “你真的要拍3D电影?”

    “…嗯,先拍一段短片体验一下…其实3D电影很简单的,说白了,如今的3D就是对光的特殊处理,光是可以偏振处理的,处理过的光具有偏振方向,虽然光本身的方向是不变的,但看起来还是原来的光。

    然后有一种镜片,叫偏振镜片,他也有偏振方向,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可以通过,不同的光不可以通过。

    3D电影拍摄的时候,是在不同角度,差不多是双眼分开的角度,放两台摄像机一起拍摄,放映的时候两组画面经过不同偏振方向的处理后,投射到银幕上。

    如果这时候观众不带3D眼镜,看上去是两组画面模糊在一起,如果带上3D眼镜,因为偏振镜片的过滤,左右眼看到的是不同画面,跟人用眼镜看到真实物品时一样,大脑根据计算就会产生立体的感觉。”

    韩三坪没怎么听懂…

    吕潇然干脆放弃了解释:“…反正不是什么高科技,摸索两三次,我就能拍出来!”

    “为什么不直接拍成长片?”

    “…太贵了,一部3D电影,如果拍摄期间就采用3D方式拍摄,至少要比正常电影多耗费百分之三十的资金,我准备拍的作品叫《源代码》,软科幻类型,我担心观众不接受…”

    其实《源代码》是一个疑犯追凶的故事,只不过追凶的方式是通过大脑的最后八分钟记忆一次次模拟,最终找到疑犯…

    一部商业片,一部穿越剧,救无辜百姓于水火,顺便谈谈风月。

    这电影太适合3D拍摄了,因为场景简单,花费比较少,最主要的场景就是那列火车…

    即便花费再少,场景还是很宏大的,里面有爆炸的场面,制作经费至少需要六千多万,加上演员片酬,宣传之类的,怎么着也要八千多万…

    制作成3D,随便花花,就得破亿了…

    稳妥起见,还是先搞个短片试探下市场,如果市场反馈良好,就可以着手制作了,最重要的——方便谈植入!

    即便是吕潇然,贸贸然拍科幻电影,也很难拉到赞助…

    韩三坪又问:“你准备怎么投放?”

    “十五分钟,也没有院线愿意专门卖票,我跟几个科技展览馆谈好了,他们会提供放映!”

    “科技展览馆…全中国才几个?”

    “…那我总不能放在上吧,也感受不到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