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章 紫砂壶(第2/3页)  海洋被我承包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均刚直劲拔,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成为孟臣壶突出的风格特征。

    但这把紫砂壶是不是惠孟臣制作的,还是存疑。

    古时候的山寨同样是很多的,当时的市面上也会有很多紫砂壶打上“孟臣制”,“惠孟臣制”这样的底款。

    这也很好理解,惠孟臣一个人或者是一家人一个团队,所制作的紫砂壶到底有限,其他人跟风制作最正常不过。用于外销的话,歪果仁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名款”紫砂壶。

    除了这把梨形的紫砂壶外,夏宇还带来一把朱砂几何形小壶,落款同样是“孟臣制”。这样的小壶,是最适合用来喝功夫茶的。

    爱喝茶的白高睿对紫砂壶颇有研究,这样的小壶体量小,身筒扁且胎薄,原材料质地密度大,不夺香,成为冲泡功夫茶最佳的选择。因为壶身胎薄,重量轻,往往放在茶海里面是能够水平漂浮起来,因为得名水平壶,而孟臣制的朱泥小品壶,就是水平壶的前身。

    功夫茶界常常有一句话叫做“壶必孟臣,杯必若深,茶必武夷”,这个孟臣壶就是代指朱泥小品壶。

    白高睿边品鉴的时候,也边跟白羽娇讲些孟臣壶工艺的特点,像是什么,“手法极洗练,富于节奏感,仔细看壶的流嘴,不论长或短,都特别刚直劲拔,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

    “紫砂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是最典型的孟臣壶风格特征。”

    熟读历史的白羽娇也很清楚,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是宜兴紫砂壶销往欧洲的黄金期。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的档案资料,仅1680年该公司便从中国引入了320把带装饰的紫砂壶。

    由此可见,宜兴紫砂壶曾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但是跟瓷器相比,仍然属于小众商品。

    夏宇带来的这把紫砂壶,最难能可贵的地方,还是在于品相保存得特别完好,没有什么磕碰缺口的地方,颜色也超级正。

    白羽娇甚至觉得,“这紫砂壶的颜色比我们现在市面上的紫砂壶都要漂亮好多”

    “所用的材料不同,还有就是审美的变化。”白高睿说,“我觉得这样橘红色的紫砂壶更加好看。”

    “那这紫砂壶还能用来泡功夫茶喝吗”白羽娇问。

    “只要脱盐处理好了,应该也是可以的。”白高睿答道,但也说,“小娇不是真想拿它来泡茶吧”

    白羽娇笑着说,“只是说说而已,这样的紫砂壶光是放着看就挺赏心悦目的,师兄你说呢”

    夏宇笑着点头,“师妹说得对”

    “应该还有一些紫砂壶吧”白羽娇问。

    “有,但数量不多。”夏宇如实答道,“跟瓷器数量完全没法比。”

    这点白羽娇和白高睿都是有所预期的,她还说,“也不错,物以稀为贵。”

    夏宇也没再从大纸箱里往外掏出什么东西来,他也说,“这些瓷器和紫砂壶就先拜托老爷子和师妹代为保管,如果有顾客喜欢的话,就还是按我们之前的协定,你们意下如何”

    白高睿点头说是没问题,但也催他说,“这青花将军罐,你下次来玉海的时候,尽量都带过来好了,成双成对的东西大家都更喜欢。”

    夏宇说好,也解释说,“青花瓷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釉上彩需要的时间就更多。”

    白高睿表示不着急,白羽娇也说是等得起,还笑着说,“也可以多放我们店里一段时间,爷爷的那些老朋友们看了之后肯定都羡慕不已。”

    她这实诚得可爱,白高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知道夏宇手里还有更多的好东西之后,他心中也有底。

    东西都清点并记录完毕,白羽娇又招呼夏宇坐下喝了会茶,聊了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