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7章 绍兴师爷(第3/4页)  贞观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玩意运输携带等都方便,可普通百姓,终究还是更喜欢真金白银一些的。

    只是先前朝廷已经推出新政,禁止百姓商人交易时再直接以金银称重流通了,只允许使用朝廷铸造发行的金银币。

    朝廷铸造的银币都是掺铜的,金币也并不是纯金的,所以这些铸币有标定面额,按面额使用,而不是按含金量来使用,总的来说,朝廷铸的币面额价值,比实际含金银量的价值要高出一些,这也是朝廷故意留的铸币利润。

    所以如果百姓把朝廷的金银币剪切称量使用,其实是划不来的,会贬值,而且也违法。

    “我们可以铸造一些重量更轻,面额更小的金银币,这样方便交易,或者,我们还可以发行铸造一批铜元,比普通的铜币大些,如金银币那么大,但更值钱些。”

    钱师爷马上明白过来,“卫公说的这铜元,莫不就是要做宝泉,以一当十?”

    “差不多是这意思。”

    “这可不是小事。”钱师爷立即道,宝泉一般是指那些当十钱,甚至是当二十,当百的钱,在一些动荡的时代,朝廷为了敛财,维持开销,于是就只能铸大钱,用两三枚铜钱的料,铸出来的钱,却当十枚当百枚的用,这种钱,也叫重宝、宝泉、大泉等。

    一般来说,只有财政崩溃后,才会搞这种大钱,这其实就是抢钱,收割百姓的财富。

    道理其实很简单,铜钱做为货币,其实是以他本身的铜钱做为实物质押的,铜钱的含铜量,其本身就很值钱。

    这本身就是实物货币,也是有价货币。

    但大钱是什么?价值一文钱的大钱,现在却标值十钱,朝廷掌握着铸币权,于是大量铸造这些大钱,原本百姓手里一文钱,朝廷手里一文钱,现在朝廷的这文钱变成十文钱了,拿出来发放官员俸禄,采买粮食布匹等供养士兵、宫廷等等,这些钱最后是流入民间,把百姓手里的钱稀释了。

    百姓于是被打劫了。

    这就是超发货币,放水,也就打劫。

    所以历史上不论是王莽的货币改革,还是三国时期蜀汉东吴曹魏打经济战,乱发行大钱的后果,就是经济秩序崩溃。

    “其实也并不全是如此,你看这钞票,你说他本来值钱吗?一张纸而已,对?但却能换一百文一千文的换出真金白银来,你说如果我们铸造出面额十文、百文的铜钱,为什么就不行呢?”

    钱师爷愣住。

    好像是这么回事啊。

    以前怎么不行,现在怎么行了呢?

    “因为信用,各大银行钱庄发行的这些钞票,本质上并不是货币,而是一些票据凭证,拿着这些钞票随时可以兑换成相应的钱,所以才能被大家接受并流通。所以我们如果换个思路,比方说,我铸造一枚面额十文的大铜钱,并宣布,这枚当十钱,随时可以兑换成十文开元通宝呢?”

    “真能兑?”

    钱师爷认真的问,以前的那些什么重宝、大泉,当十当百当千的,有几个是真能兑的?拿来买你的东西是当十当百,到你手里想再当十当百用出去就难了,于是钱到了百姓手里后,就贬值了,砸手里了,百姓的钱就是被这么抢走的。

    “我认为可以,不仅仅是这大铜元,甚至是金币、银币,我们也一样可以这样作啊,规定每枚金币银币或铜元的兑换铜钱的汇率,随时可以兑现,就足够了。”

    这其实就是金本位或是铜本位的一点概念了。

    秦琅也知道,真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并不易,这涉及到很复杂的东西,可说白了,首先就是朝廷得用信用,没有信用百姓不会接受,更得财政充实,没有足够雄厚的国库家底子,怎么能保证兑现的了?

    不能兑现,就会引发信用危机。

    这说到底,其实也是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