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国之写文(31)(第2/3页)  我靠嘴炮刷副本[快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松了口气,刚刚那番做戏废了他不少精力,他现在真的是身体虚的很。

    在乐景准备坐上杨经纶找来的黄包车之前,一个刚才就在这里踌躇不定不停徘徊的年轻人终于鼓足勇气开口说道“先生,我是你的书迷我想问一下,您以后还会继续写作吗”

    乐景坚定回答“当然会。”

    得到满意的答复,书迷终于满意的离去了。只是杨经纶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怎么了有什么你就说吧。”

    然后乐景终于借杨经纶之口拼凑出了杨经纶这几天在外面营救他的经过。

    这几天外面的确因为他的事而闹得沸沸扬扬,杨经纶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发动了不少记者作者为他说话。而且之前和他站在同一阵营的禁烟派也在积极派人与警局进行交涉,其中郑宜梁和周德璋两位先生更是发动了自己的朋友圈,鼓动一群有名的笔杆子在报纸上发表各种各样的檄文为乐景声援,在这群大佬的努力下,此时的整体舆论方向就是以“同情守夜人,警察无法无天,应该尽快把无辜作者释放”为主。

    说起这个杨经纶还有些自得“即便没有薛大帅保释,在我们的连番施压下,警局也撑不了几天了。”他也有些奇怪“你什么时候和薛大帅有交情了”

    乐景轻咳一声,回答“薛大帅的一个姨太太是我的书迷。”

    “原来是这样。”杨经纶恍然大悟,“怪不得薛大帅竟然给警局施压,要求警局释放你。”

    “你应该还有其他事想要告诉我吧”如果只是这些事情的话,杨经纶刚才的表情也不用那么为难。

    杨经纶闻言露出一个苦笑,“先生,恐怕您日后只能换个笔名了。你现在的笔名已经被当局封杀了。”

    乐景并不感到吃惊,应该说在民国,如果一个文人但凡有点追求和抱负,想说点真话的话,那么就避免不了被封杀的命运。史书有名的那些民国文豪每个人都有很多马甲,譬如某个知名不具的周姓文豪,因为经常被封杀,所以曾用笔名足有181个。

    民国的言论自由说白了,就是因为军阀混战,中央政府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力。你北平的政府还能管得了我们地方的报纸说啥吗而且真出了事,往租界一躲,华夏的警察也管不了洋人们的“国家”。还有的狠人直接出国躲风头,顺便在留学生间发展组织和党派,正所谓流亡和造反两不误嘛因此才给后世的读者们造成了一种民国言论自由,文人大师们什么都敢说的印象。其实民国被封杀的报馆和文人真不少,还有不少人因为写的文章太过“言论自由”而被暗杀。

    所以听到编辑这么说,乐景也没放在心上,不就是换个新马甲嘛,根本不算事。两人倒是不约而同没有提及让薛大帅解除乐景封杀的事。

    因为薛大帅也是军阀啊

    甭管他多爱国,鸦片税作为他军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就不可能放弃。他这次能把乐景保释出来,已经是看在白芍药的面子上了。

    张民昌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庙里拜一拜,他最近实在是流年不利。

    他身为北平警察厅下面仅次于厅长副厅长的警察署长,管得又是油水很足的内城,平时自然是少不了供奉,日子过得自然是春风得意。可是这段时间倒霉事接二连三发生了。

    先是唐树德那个老杂毛生的好儿子他倒是看走眼了,果真是会咬人的狗不叫那小子竟然背地里能做这么多恶事,他都要佩服他了。只是那小子事情败露后竟然攀咬了上他什么“我爹认识警察署长”,张民昌初听到这句话时就恨不能一把枪毙了他

    所以不论唐树德给他塞了多少钱,他都铁面无私了一回,把他们家的见不得人的那些事都给抖落了出来,然后直接依法把他们关了大牢。他好不容易才等的风声消退,结果就遇到了守夜人这件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