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后有喜(第1/4页)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开始着眼于长远,推进改革的深入,并希望奠定近代科学的基础,只能说明一点。

    那就是皇帝有强烈的信心,建奴不会成为心腹之患,更不会入主中原;小冰河期会有办法渡过,而不会激起改朝换代的民乱。

    本来呢,别人根本不知道皇帝心中的两大担忧。在他们看来,建奴那么点人,顶多是个割据;小冰河期嘛,他们更是连听都没听过的名词。

    但现在,事情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冰河期的灾害被登载于《大明论坛》,新名词被人们所熟知。

    虽然是预测,但皇帝言之凿凿,并下旨令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巡抚,制定抗灾减灾的预案计划,并上奏朝廷。

    皇帝如此重视,不管是夜观天象,还是通过资料研究推断,接到圣旨的官员没人敢轻忽怠慢。而消息在不断传播,知道的老百姓也是越来越多。

    大恐慌是不太可能形成的,皇帝都说了,再有三四年才是灾害大爆发的时候。而且,乍听到这样的消息,人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将信将疑才对。

    当然,朱由校也不会指望老百姓提前准备,以渡过灾害造成的饥荒,或是避开其它糟糕痛苦的损害。

    这样大而持久的灾害,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基本上全靠政府的组织和行动。皇帝重视,下面的督抚就不敢掉以轻心,提前准备总是对的,总会有作用。

    当然,皇帝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却只有少数亲信官员能够猜到了。

    用朱由校的话来说,那就是“朕才不背天灾的锅”。

    而某些王八蛋也别想拿天灾跟朕的改革新政联系起来,朕才不会自我批评,更不会做什么狗屁的检讨。嗯,文雅点就是那个“罪己诏”。

    “皇爷——”内宫秉笔太监刘克敬开口提醒,才打断了朱由校的思绪,抬头看时,已经到了乾清门西边的新房舍。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中开三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是内右门及刚修缮一新的房舍。

    迈步进到屋内,朱由校四下打量,又随意走看,并不时提出改进的意见。

    “孙师年岁大了,却是非要当值。”朱由校指了指房间内的床榻,问道:“夏天倒还好说,冬天的取暖一定要好。”

    刘克敬躬身答道:“皇爷放心,按您的设计,火炕、火墙都修好了,冬天定是不会冷着。”

    朱由校点了点头,又转身去到别的房间,挨个视察。

    虽然有内阁处理事务,但朱由校认为离得太远,圣旨、奏疏来往,恐漏泄机密。于是,军机处的成立也就顺理成章了。

    管它是谁起的名字,谁先用就是谁的,这是知识产权,你们都不懂滴。

    按照朱由校的安排,军机处选内阁中谋密者入值,主要处理紧急军务,并辅偌皇帝处理政务。

    军机大臣则由内阁大臣轮值,主要是孙承宗、李起元、陶朗先等亲信大臣担任。军机大臣和军机处承旨均为兼职,在形式上也是临时机构。

    但这并妨碍朱由校将军机处抬高到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并完全置于他的直接掌握之下。

    说白了,军机处有些象皇帝的秘书处,能入其中者皆为皇帝信赖倚重的官员。

    促成中央集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商业发展,攀爬科技树......从后世的发展之路中,朱由校也为大明制定了长远规划。

    当然不是照搬照抄,根据现时的状况,朱由校进行了一些改动。

    但总体思路是不变的,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冲破世俗的、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一切阻碍,振兴大明,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

    是不是很高尚伟大?其实,这也是朱由校真实的想法。拳打东虏,脚踢西夷。就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