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第1/2页)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

    朱太祖对着出征的将士们发出压抑百年的豪言壮语,誓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现在,皇帝也即将发出怒吼,灭奴平辽,彻底消除华夏将来的噩梦,不使中国沦于遍地腥膻。

    天道好还,此时此刻,也正在辽东上演。以前都是建奴在发动,在攻城掠地,明军能够守住城池,就已经是胜利。

    现在,轮到建奴龟缩防守,明军在主动进攻。

    海城河上架设起了两道浮桥,稳健地向前延伸。多半个月的时间,明军在河对岸经过充分准备,终于开始渡河进攻了。

    充分的准备不只是准备架桥的木料,还打造了近百条小船。除了搭设浮桥,还剩下下五十余条,每条能装载十数人,向对岸能一次投放六百多人。

    除了木料、小船,熊廷弼也精心选择了架桥的地点。对岸是一片突入河中的浅滩,架桥的距离最短。

    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在南岸有一道沙堤,虽然不高,但布设的一百多门大明重迫,却依次隐蔽其后,不为对岸的建奴所知。

    架设浮桥的这一段海城河并不宽,不到二百米,算是比较狭窄的,对于架设浮桥也很有利。

    六百火枪兵已经整装待发,他们将是第一批登上浅滩,占据桥头堡的先锋部队。还有数千火枪兵分成数个批次,也作好了出发接应作战的准备。

    浮桥在有条不紊地向对面延伸,对岸也出现了建奴的小股骑兵,象是侦骑,在来回游动驰奔。

    “张将军,可以行动了。”熊廷弼放下望远镜,转头对着张盘下了命令。

    “末将遵令。”张盘躬身施礼,转身大步而去。

    如果只依靠浮桥,也不是不行。但熊廷弼和众将要设个圈套,给敢于前来阻击登岸的建奴以迎头痛击。

    诱饵就是乘船出发? 先行登上浅滩的六百火枪兵。火力掩护是沙堤后的百多门火炮? 还有第二、第三批次乘船增援的友军。

    根据熊廷弼等将领的观察和判断,建奴有大批骑兵隐在远处? 或许就在十几里外的海州卫城。

    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出动? 目的也是照然若揭,想要来个半渡击之? 或是趁明军浮桥刚成,登岸的部队不多? 进行猛烈的攻袭。

    熊廷弼岂能猜不出“半渡而击”这么简单的兵法。为此? 他才精心选择搭设浮桥的地点,精心布置作战计划,要将计就计,给敢于前来攻袭的建奴以沉重打击。

    第一批乘船抢渡的只有六百明军火枪兵? 这是根据那片突出沙滩的面积进行估算的。

    而且? 明军占据这里,地形所限,建奴要攻击,并不能展开兵力。三面是水,却使明军先锋减少了对敌的防守面。

    这就象在狭窄的街道上作战? 你兵力再多,也只能往后排? 直接作战的只能是前面的那一两排。

    而明军除了据守浅滩的火枪兵,还有乘船赶来增援的第二批部队? 他们在船上用火枪可以对建奴形成两面的侧击。

    火枪轮射还不够,百多门火炮的集火轰炸? 将使蜂拥而来的敌人遭受到更严重的伤亡。

    河面的宽度举目便能望到对岸的情形? 水流也不算湍急? 一阵风吹来,掠过水面,吹起了一道道细小的波浪。

    “卑职先行渡河登岸,请将军乘第二批船只。”游击杜岳山拱手对张盘说道。

    不知对面敌军的兵力和布署,第一批登岸的危险性最大。杜岳山作为主动请缨的先锋将领,看张盘要上船,赶忙加以阻止。

    说完,杜岳山还向立在远方瞭望的熊廷弼看了一眼,补充道:“经略大人也不会应允您轻身犯险,您的职责是指挥一协,而不是某这一营。”

    张盘拍了拍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