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6章 李斯有自己的想法(第1/3页)  回到战国当赵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天的到来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寒冷这种东西,人类是永远都不习惯的。    当春天来临之后,赵括的事情就变多了。    现在的赵括可不是当年的大将军、大司马,只需要管理好军队就行,他如今是赵国相邦,统管赵国所有事务。    民以食为天,在这个时代,人民群众的口粮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而粮食种植的重中之重就是春耕。    因此,在春耕到来之后,赵括可以说是忙得脚不沾地。    赵王虽然很勤奋,但是对于下田地这种事情却是打心眼的排斥,所以赵括还得承担一些原本应该由赵王去做的劝农之事,各种下地去和田里的农民们套近乎,讨论墒情,询问他们这一年来的生活。    “生活好着呢!”    一名赵国中年农夫笑呵呵的对着赵括说道:“托君候的福,小的去年在大梁城那边也砍下了四颗人头,现在家里新建了房子,多了好几百亩地,还有两名奴隶帮衬。    今年小的还想再从军,多赚他几百亩地!”    另外一旁,一名赵国老者也笑道:“是啊是啊,这些年来跟随着君候那是屡战屡胜,咱们国家的人信心都足着呢。    加上那个害人的廉颇也被大王罢免了,这就更好啦。”    周围的人纷纷开口:“是啊是啊,我的侄子就是跟着廉颇打仗才死的。”    “唉,我弟弟是跟着廉颇将军死的。”    “其实死也没什么,老夫的孩子也死在了攻伐魏国的战争之中,但是打了胜仗的话,孩子死了国家还有抚恤,廉颇大将军带着我们打败仗就啥也没有了。”    总而言之,赵国人民的心思还是相当淳朴的,只要能打胜仗就有源源不断的军功、宅子和土地,只要跟着赵括就能够打胜仗,所以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拥护赵括,发自内心的想要追随赵括。    对此,赵括相当满意。    民心是很重要的,眼下赵括看来这种民心已经对自己非常有利的,虽然还不到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的地步,但只要夺取权力之后稍微过渡一段时间,底层的人民百姓应该还是很容易就能接受赵括这位新王的。    毕竟,赵括也是赵氏的后裔,他的继位就相当于是刘邦的后裔刘秀开创了东汉一样,本质上来说还是赵氏在统治着赵国。    “要是有水稻就好了。”    坐在离开的马车上,赵括注视着道路两旁不断后退的田地,也是不由自主的发出了感慨。    虽然赵国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普及了铁农具,而且赵括也把农耕神器曲辕犁大力推广了一波,但是限于农民们的耕作技术,总体而言相较于后世来说都是比较粗放的。    像刚刚那些百姓们,他们由于有了军功,家家户户都是上百亩的土地,想要很精细的耕作,人力也是不够的。    所以想要提高粮产量,要么就是搞化肥出来,要么就是弄到更好的粮食种子。    水稻作为后世华夏产量最高的粮食种类,无疑是赵括眼前比较能够触及到的目标。    赵括想了想,对着身边的苏厉说道:“你派人去辽西郡那边看看船都造得怎么样了,让他们尽快加快脚步吧。”    历史上的水稻是在宋明时期从占城(也就是越南)一代传入中国的,想要获得水稻种子无疑也得从那边去着想。    由于地理位置所限,赵国的南边有楚国、秦国阻挡,就算灭掉这两个国家之后还有南边的百越和岭南之地阻拦,从陆地是肯定走不通的,只能着眼海上。    苏厉闻言自然也是立刻就答应下来。    赵括的手轻轻的敲击着马车的扶手,思绪飘飞。    仅仅是统一华夏,那其实也是不够的。    在历史上的大秦王朝、大汉王朝、大唐王朝何等强大,但最终到了清王朝时期,还不是落后挨打?    这一方面固然有着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的原因,但另外一方面,华夏的地理位置也是一个问题。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说,华夏的西边是西域,有着塔克拉玛干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