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展望(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多则半个月,就会被萧纶击败,不想逃也得逃。

    而自己只需要给对方一些粮草,多等半个月,就能熬到侯景兵败,或者撤军。

    半个月,守军还能有战斗力,就算萧纶有异动,只要守住台城各门,就跳不起来。

    或者,等侯景退去,召勤王军各部将领入城,不许带兵,这样也可以。

    萧纲权衡利弊,决定试一试,不过台城里粮草不够,不可能分给侯景,那么...

    。。。。。。

    台城东,梁军营垒里,李笠正和士兵们交谈,他指着近在咫尺(其实还有一里左右距离)的台城外围城墙,笑道:

    “两日,最多两日,我们就能突破这外墙,攻到台城边上,届时,可以往城里运粮草,可以增兵,逆贼破城的美梦可就彻底破灭了。”

    若是前几日说这话,旁人是不信的,但官军靠着这位“李监作”的主意,以箭楼、营垒推进、步步为营,还真就距离台城越来越近。

    更别说这位李监作带着“东冶营”随军作战,将士们浴血拼杀,东冶营拼命搭箭楼、筑垒,速度极快,让官军在和叛军的血战中屡屡占上风。

    所以,士兵们对这位平易近人的李监作颇有好感,而李笠在军中也渐渐小有名气,因为他不仅会营建,还射得一手好箭。

    作战时,经常射杀敌军士兵,让同袍们化险为夷。

    樊猛好的问李笠:“监作,你这箭法练了几年?”

    “大概四五年吧,有空就射,练多了,准头就上来了。”

    “监作身材魁梧,一身力气,射术又不错,为何在东冶当监作?”

    愣头青的情商低,问问题都不会问,李笠不介意,笑道:“我出身微寒,能做东冶监作,已经很不错了。”

    “哦...”樊猛点点头,李笠又说:“不过,此次大伙勤王,立下不少战功,想来平定逆贼后,朝廷必有嘉奖。”

    “说不得,大伙都有官做,我也不例外。”

    这话题不错,樊猛及樊家部曲和士兵们都有些激动,议论着打完仗后,能有什么样的嘉奖。

    李笠招呼几个东冶营的工头...部下过来坐坐,聊聊天:“别的不说,东冶营的兄弟们,至少能免罪了。”

    “免不免罪,无所谓。”那几个男子笑起来,“我觉得,跟着监作更好。”

    “打完仗,我不一定在东冶做事,或许,能回鄱阳当个小官,你们也跟着去么?”

    “去,鄱阳不是监作的家乡么?想来我等跟着监作在鄱阳做事,总比在建康好。”

    这回答是客套话还是心里话,李笠分得清楚,所以很高兴:这不,招揽了至少数百人。

    打仗不仅需要冲锋陷阵的战兵,还需要会土木作业的工程兵,无论是攻坚也好,防守也罢,快速搭建各类设施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过是把对方当人看、管吃管住而已。

    想着想着,李笠忽然冒出一个荒谬的想法:此次若是朝廷成功平叛,那么,必然要对勤王军进行嘉奖。

    别的不说,就说嘉奖的开支,以及此次兵乱之中的损失,最后必然以税收、劳役的形式,转移到寻常百姓头上。

    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抬头看着远处的台城,李笠觉得有无奈,王朝无论怎么更替,对于百姓而言,本质都是一样的。

    他没有本事也无力改变时代,那么,多为自己谋前程,没什么不好意思。

    仔细一想,自己在这次勤王中,没有正经的职务,更像是自带干粮来出主意的谋士,亦或是带队参战的包工头。

    箭楼推进战法、‘快速搭箭楼法’是李笠提出的不假,然而是鄱阳世子拿的主意,然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