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十字路口(续)(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国丢了蜀地,那么能够支援汉中的道路就只剩汉水河谷,这条道路的东端是襄阳。

    全程,将近两千里。

    而襄阳对岸的汉北地区,是魏国国土,对方随时可以对襄阳造成威胁,那么,梁国能在抵御北面威胁的同时,分兵支援汉中么?

    到时候,还不是得他安康李氏子弟浴血奋战,然而去年他们救不了汉中,往后,同样救不了。

    魏国实力很强,而梁国,已经元气大伤了。

    想到这里,李迁哲有了决定,召来心腹,进行布置。

    “两件事,其一,你安排一下,把...不速之客偷偷送出城,就说,城中魏将察觉到不对劲,为防万一,请他们赶紧走,所说之事,我会见机而行。”

    “其二,找几个行商,在城里放出消息,就说,襄阳失守,梁军往安康而来了。”

    。。。。。。

    汉水边,向西行进的梁军正在宿营,因为人数众多,所以宿营地沿着河岸一字排开,绵延数里,蔚为壮观。

    从襄阳到安康,路程大概七八百里,虽然道路通畅,却不怎么好走,汉水两岸多为山,所以这道路实际上在一条狭长的河谷里穿行。

    纵有千军万马,在这种地形之下也施展不开,若沿途紧要之地有人据险而守,便能阻挡大军的前进步伐。

    西征主将王琳,此刻站在河边,看着两岸高耸的山峰,看着潺潺流淌的河水,又看看已经扎营的兵马,眉头紧锁。

    汉水多有支流,这些支流源自绵延群山,现在即将入夏,雨水渐多,一场暴雨就能让汉水水位暴涨。

    甚至某处河段支流会有山洪暴发,所以队伍行军、宿营时一定要注意地势。

    但他担心的不仅仅是水位,还有安康那边的情况。

    如今的东梁州(魏国称直州)刺史,是原来的刺史李迁哲,此人为安康豪族出身,典型的地头蛇。

    这样的地头蛇,面对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什么气节,而是自己以及家族利益,所以如同墙头草,很容易随风倒。

    问题在于,对方会认为左右相互吹来的风,那一边比较强?

    王琳觉得把希望寄托在李迁哲的良心上不靠谱,所以,精选锐卒二千作为先锋,昼夜兼程,前往安康,他带主力跟进。

    如果李迁哲识时务,那最好,如果负隅顽抗,就来硬的。

    一定要赶在魏国援军到来之前,拿下安康,再击退增援魏军。

    当然,若能顺势拿下汉中,那就更好,哪怕接下来官军就只是守着汉中,也能让魏国觉得如鲠在喉。

    因为汉中是关中入蜀的门户,他率军钉在汉中,就能让蜀地魏军有一种喘不上气的感觉,将来官军主力沿着长江入蜀,关中魏军就难以及时增援。

    但是很难做到,因为梁州魏军若有所准备,战争就会旷日持久,而己方粮草撑不了距襄阳二千里外的汉中攻防战。

    所以,西征目标就是收复东梁州,并守住。

    至于收复梁州,不能勉强,只能见机行事。

    也就是说,己方主帅对收复梁州不抱希望,认为收复东梁州就已是竭尽全力,再无余力收复梁州。

    想到这里,王琳有些不甘心。

    若能收复汉中,将来收复蜀地就更有把握,他愿意为此冒险。

    哪怕拿下汉中后孤悬在外,独自面对强敌围攻,也在所不惜。

    小他两岁的李笠,这几年来战功赫赫,活捉侯景、河东王、岳阳王的功绩,让王琳惊叹的同时,也觉得有些落寞。

    他也有远大志向,也想立下赫赫军功,光耀王家门楣。

    王琳要向所有人证明,会稽王琳,不是靠姊妹受宠的裙带关系才能出头的草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