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 马(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么点地方,也能让马儿跑得浑身是汗。”

    李笠的解释浅显易懂,小丫头们若有所思,李昉则继续看着跑步机上的骏马跑步,看得入神。

    李笠也看着这些跑步机,觉得有些无奈:确实,用跑步机来给马进行锻炼,有些歪门邪道。

    若有大片草原给马尽情奔跑,他何苦折腾这机器,但既然事实证明跑步机有效果,条件又允许,这机器当然是要用的。

    至少能保证马有充足的锻炼量,锻炼耐力。

    在鄱阳时,因为平地少,所以李笠费尽心思玩花样,确保自己辛辛苦苦攒起来的马,能有足够的运动量。

    他觉得既然人可以在健身房里健身,那么马应该也可以,只是具体怎么做,得摸索。

    李笠为此专门组织了一个队伍,负责养马(包括育马、训马),经过多年锻炼,这个团队已经成长起来,养马规模也渐渐增大。

    经过不断的摸索,马匹专用的“跑步机”日渐完善,训练效果还是可以的。

    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若是有足够宽阔的平地,建正经马场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有类似大草原那样的辽阔草地,才能养出许多马来。

    是这样么?

    李笠不这么认为。

    虽然他不懂养马,也没接触过相关产业,但知道一个事实。

    按照传统观点来看,地域狭小的东洋岛国,因为没有大草原,所以养马规模起不来。

    然而,近代以来引入西方优良马种以及繁殖、养育技术后,东洋的马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马匹的数量及质量大幅提升,一度成为养马大国。

    由此可见,没有广阔的草原,没有大量的空地,一样也能繁殖出大量优质马匹。

    前提是做到科学养马,且舍得投入。

    从繁殖、培育、训练到使用,一定要讲科学,并且在国策层面上重视马政,为此投入大量资源。

    而不是把养马视作贱业,不能把马政当做可有可无的副业,不能把骑马当做粗鄙的行为。

    很遗憾,这个时代的梁国做不到。

    梁国既没有强大的马政、产马地,也没有大量养马的意愿和财力,甚至重文轻武,官员们以骑马出行为耻。

    可想而知养马产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有多低。

    而在没有坦克出现以前,战争中骑兵就是主要的机动作战兵种,对战争胜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要打胜仗,骑兵不能少。

    骑兵强大的基础,是有大量的战马,也就是有强大的马政,为骑兵源源不断提供优质坐骑。

    北朝有地利,有大量平原养马,即拥有产马地,但南朝没有,这是没办法的事。

    所以在这科学技术水平极其低下的时代,地利因素导致南朝的骑兵规模大不起来。

    在江南,在两淮,南朝军队还可以靠着水网地形与北朝军队周旋,可战场一旦到了河南、河北这种大平原地区,骑兵数量不行,就只能是送人头。

    李笠仔细想过,与其琢磨用火铳装备军队,还不如静下心,攒马、养马,想办法增加军中马匹数量,以此提高军队的机动进攻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平原地区和敌军正面交手而不落下风。

    地利(没有产马地)的劣势是实实在在的,但李笠觉得,自己还是有办法缩短差距,那就是依靠“科学养马”。

    虽然他不会,但可以组织队伍学,不断摸索,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出成果。

    。。。。。。

    午后,寒山城南郊外,新建好的子城,李笠站在城头,俯视着城内情形。

    这个子城,其实就是一个大型马场,马场围墙就是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