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不一样(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堰附近各作场、码头做工,赚钱养家糊口。

    一开始,裴机不相信寒山能养活这么多脱产(脱离农业生产)的青壮,如今亲眼看到寒山各产业的繁荣发展情形,心中疑惑消散。

    “我明日去公廨办事,会见到李使君。”

    裴机看着马钦,认真的问:“你有什么想要打听的,我或许能打听一二。”

    马钦回答:“小人听闻,州廨过阵子,会再发放一些特许经营的‘牌照’,所以,想请郎君帮忙,打听一下...”

    “铁钉的经营牌照,大概会放多少个出来...”

    “铁钉?”裴机觉得奇怪,他还以为马钦关注的是煤炭的专营。

    “郎君有所不知,如今徐州已然成了聚宝盆,不仅少府在此赚钱,又有许多权贵、各地豪强,也在这里赚钱,热闹得很。”

    “寒山城里,多得是给各权贵打点产业的掌柜、驵主,都按着李使君..州廨定下的规矩,一起发财,忙得不行...”

    裴机好奇起来:“你仔细说说。”

    马钦便娓娓道来。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徐州这里把煤、铁产业办得有声有色,铁锅、煤畅销,自然就吸引了趋利的商贾。

    徐州刺史李笠,照搬当年在鄱阳实施过的制度,实行许可经营,发放‘牌照’,定下各种规矩,让各方都能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有机会发财。

    发财分大小,拿到专营许可(牌照)的人,发的就是大财,这其中,煤和盐的许可经营是暴利,少府和州廨各有一个。

    剩下的牌照,被几个徐州当地豪强、淮北豪强,以及藩王的代理给瓜分了。

    藩王之中,就有鄱阳王。

    随着煤产量的大幅增加,牌照数量也会增加,之前,第二轮发放的牌照,被更多的豪强以及权贵给瓜分。

    但还是不够,因为煤产量继续增加,而急着发财的宗室、权贵、豪强源源不断。

    所以,每一轮的牌照发放,竞争都很激烈,马钦权衡利弊,决定不去抢煤、铁锅的经营牌照,而是要拿到铁钉的经营牌照。

    自从李笠献了拔丝工艺以制作钢琴琴弦,这种拔丝工艺很快就有了别的用途,其中之一,就是制作铁钉。

    铁钉不起眼,却很实用,用水力拔丝机制作铁钉,价格便宜量又足,所以能做到“薄利多销”。

    东冶有铁钉作场,制品供不应求,而徐州寒山堰的作场,是两淮唯一能大批量生产铁钉的作场。

    所以,这里出产的铁钉,同样不愁卖,加上产量极大,可以容下更多的商贾靠卖铁钉获利。

    裴机明白了,却想起一件事:“既然能拔铁丝,岂不是连绣花针都能做了?怎么没见寒山堰的官办作场做铁针?”

    “郎君有所不知,这铁针的制作有些特别,如今,其工艺是李使君的作场才掌握,也只有李使君的作场能够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铁针。”

    “不过,别人可以从李使君的作场进货,这不需要牌照,加上这买卖看上去不起眼,所以不是很受关注。”

    “对了,李使君的作场,还制作鱼钩,毕竟这和铁针类似,无非一个是直的,一个是弯的。”

    “郎君可别小看了铁针、鱼钩,许多小商贾就靠着批发、贩卖铁针鱼钩,赚了不少钱。”

    “商贾云集,饮食需求增加,养鸡鸭、养鱼的也能赚钱,因为用工需求大增,所以寻常百姓靠着帮佣,也能养家糊口。”

    “所以,如今的寒山,权贵、豪商、豪强大户们吃肉,寻常商贾也能吃肉末,百姓能喝上肉汤,皆大欢喜。”

    “提到李使君,人人都夸个‘好’,毕竟徐州地界的规矩,都是李使君定的,大伙安安稳稳发财,谁敢搞乱,谁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