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 关门放狗(续)(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msp;商鞅死了,但他的新法却留了下来,被后来的秦国国君实行下去。

      原因道理很简单,其一,秦国国君意识到新法有利于国家发展,因为新发实行之后,确实让国家渐渐富强。

      其二,受益于变法的新贵族和新的既得利益群体,已经站稳了脚跟,他们没有忘本,当然极力维护新法。

      以上两点,使得商鞅即便死了,他的变法成果却保住了。

      李笠来到交易市场,看着根据货物分类而分别搭建起来的“交易厅”、“交易棚”,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物流,很满意。

      在确保百业繁荣的情况下征收该收的税,这才是共赢。

      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有身着特别服色的税吏,有身着皂衣的吏员,又有身着各色裲裆的人。

      各色裲裆上,后背写着数字号码,前胸左侧又缝着写有所属商家和个人姓名的白布条。

      身着便服的李笠和随从们,行走在人群里,不是很显眼,但那些身着各色裲裆的男子,交易市场里“上蹿下跳”,分外显眼。

      身着各色带数字裲裆的人,是驵侩(经纪人、中间人),用裲裆的颜色,区分其“业务范围”。

      李笠反对“官驵侩”,是反对赋予驵侩“官商”身份来垄断贸易渠道,不是反驵侩本身。

      即便中间商吃差价很可恶,社会也离不开经纪、中间商、掮客,这个时代也不例外。

      所以交易市场必然有驵侩,但必须“持证上岗”,接受监管。

      驵侩们根据交易市场里众多的交易制度,体面的为自己和东主获取利润。

      几个驵侩从前方经过,李笠看着对方的“寸头”,忽然觉得有些羡慕:这种发型很清凉啊。

      虽然已经入秋,但天气依旧炎热,这个时代没空调、风扇,让蓄发、扎发髻的李笠觉得头闷得慌,却不能剪发。

      因为在古代,不算习俗的话,一般只有两种人会这样:其一,受了髡刑的囚徒,其二,还俗的和尚。

      那几个留着“寸头”的驵侩,身影很快消失在人群中,李笠看看四周,继续前行。

      对住税的征收,如同再次在豪商身上割肉,对方不反抗是不可能的。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交易市场开业到现在,之所以看上去风平浪静,原因之一,是李笠拉拢了一个群体。

      使其成为新税制的受益者,为新税制保驾护航。

      数十年来,由梁国皇帝亲自带动的崇佛浪潮,使得仅仅建康城内,就有大小寺庙数百座。

      这些寺庙之中,聚集着大量僧尼,占据大量田地,却不用缴纳一文钱、一粒米,还时常接受信徒的捐赠。

      财力雄厚的寺庙都会经营质库(当铺)、产业,并且放债。

      所以,换个角度来看建康城里的这些寺庙,就是一个个当铺、钱庄、金融公司。

      家大业大的寺庙,必然和达官显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