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8章 量入为出(第2/5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代朝廷的财政管理,大体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

      量入为出,关键在“入”。

      在农业社会,无论朝廷税收还是家庭收入,都受到农业产出季节性和数量的限制。

      收入成为硬约束,量入为出是逻辑的必然,也是生产力不发达的反映。

      同时,在封建王朝体制下,“事无巨细皆决于上”,官府的职能边界难以有效界定,财政支出的数额也就难以合理限定。

      只能通过收入水平来制约。

      但实际上,当朝廷的开支过大,必然超过正常收入时,财政就会变成量出为入。

      譬如皇帝要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以供享乐,于是开支大涨,但又不想慢慢存钱粮,过个几年再动工,于是加大征税、征发劳役的力度,以增加收入、应付开支。

      所以,量入为出就变成了量出为入。

      梁国的财政管理制度,按说原则是“量入为出”,但因为开支不小,加上币制败坏,所以实际上经常是量出为入。

      朝廷把各类负担转嫁给百姓,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大量编户民出逃,要么依附豪强大户变成依附民,要么变成居无定所的山湖人。

      而巨大的开支,其实许多都未用在实处,财政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个大漏勺。

      即便现在有了乐安大铜矿,若不把大漏勺换了,以确保节流,那么无论开多少源,都不够用。

      所以李笠认为,财政管理制度应该改革了。

      最好能换成类似现代政府的财政预算制度,当然,考虑到时代特点,只能是低配版的财政预算制度。

      这种事得一步步来,所以需要分阶段试行,第一步,就是从自己家做起。

      他在家里实行预算、决算制度,就是为了控制成本,且这制度已经先在产业经营中试用多年。

      然后,在徐州生根发芽,成为州廨试行的有效财政制度。

      与此同时,徐州军府的财务管理,也试行该制度,经过不断完善,预算、决算制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推广的条件。

      所以,总税司的财务管理,也实行该制度。

      有朝一日,时机成熟,就要在国家层面实行,目的是确保财政盈余,控制行政成本。

      若一个国家的朝廷,无法有效控制行政成本,那么迟早会因为入不敷出,养不起军队、无法赈济灾民,亡于内忧外患之中。

      改朝换代后,要是继续用若大漏勺的财政管理制度,那么新朝接手的,依旧是个烂摊子。

      然而,想要在国家层面上大刀阔斧改革财政制度,可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预算、决算这种概念,古来有之,并不稀奇,但财政依旧实行“量入为出”,这是传统。

      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是有原因的。

      历朝历代掌管财务的官员,都必然明白预算、决算这两个概念,并有一个名词“度支”,以及相应的中央官署。

     &e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