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人间地狱两相隔(第2/3页)  明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海上贸易链。

    其实大明海上贸易之中,海外贸易虽然份额不低,但是也不多,最多的还是各省之间的沿海运输。

    徐家要做的就是从山东迈入棉花。

    而今的山东乃是大明最大的棉花产地。然后再利用松江的人力与技术生产成布匹,沿着海岸线与长江水道分销各省。

    这才是徐家能够坐大的原因。

    甚至这一件事情,还有一个副作用。

    那就是这样繁盛的棉花贸易,导致山东土地种粮食的大大减少。北方粮食产量减少,在各种赈灾之中,必须从南方调粮食了。

    这一个情况,下面的官员都有所反应了。

    想要加以限制。

    但是朱祁镇全部搁置了。

    倒不是,朱祁镇对徐家有是庇护,主要是大明官府的思想,根本停留在古代,他们做的事情,不过是传令限定棉花种植的面积而已。

    这种好无新意的措施,在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用的。

    无非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倒是江苏巡抚陈钺的提议有些新意,那就是在江苏北部开棉田。

    因为江淮地区要产盐,而且水患频发,江苏沿海一带,有大量荒地,这些荒地一来是大部分盐碱地,想要种粮食,需要费大力量整治不可。二来,这些荒地都是为了煮盐提供材料的。

    而今晒盐法大力推广。大明盐价一日低过一日,甚至分销到了海外。

    这些荒地都没有用处了。

    陈钺就提议在江北开辟这些荒地,大规模种子棉花。以解山东粮田之困。

    朱祁镇对这个办法,倒是很赞同。也就批准了。

    而且徐家不过是,江南一带商人的代表而已。并不意味着江南只有徐家了。

    从松江,苏州,杭州等地,几乎每一个府都有家资百万大富豪,真要算起来,江南一代衣被天下,绝对不是虚言。

    朱祁镇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

    那就是江南一带,乃是大明经济基础最好的地方。

    同样的事情,朱祁镇下了大功夫,从登基开始,以河北为根本好生经营,经营了这么多年的产业基础,才不过数年,就被江南一带全面的赶超了。

    人有钱自然会消费,更是带动各种产业,奢靡之极。

    这就形成了一个大明两个世界。

    一个世界之中,连年灾荒,地动频频。朱祁镇的焦头烂额。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朝廷用度一年紧张过一年。

    但是在江南这一带,有醇酒美人,江南风月。真是暖风吹的游人醉。

    甚至有大量士绅明面与暗中,加入了这个财富盛宴之中,以江南一带,已经有明显的倾向于商人的思想萌发了。

    有人借陈白沙的学问说,士农工商,不过是业而已,人真正重要的是心。其他的都是表象,纵然一个人从商道,但如果能做到重信悯弱,行夫子之道,谁又能说他们不好吗?

    这种商人就是儒商。

    还有学不成而从商,商有成而复学,一个人或许不能在商人与官员之间反复横跳,但是一个家族却能的。

    每一个大家族都是第一等的人才入仕,第二等的人才从商,以仕护家,以商兴家。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家族都是这样,但是已经有很明显的这种苗头了。

    当然了,也有不少商人真能做到这一点,仗义疏财,历次赈灾,江南都有捐输。也算是为国效力。

    但是大部分商人可不是这样的。

    商人毕竟要以利益为先,否则根本活不下去。

    这样的情况,大明内阁之中这些大臣岂能容忍?

    自然要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