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9章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第2/3页)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甚至比《老人与海》还低。

    《老人与海》由于有两位诺奖大佬的关注,许多人愿意花9毛9来看一看。

    哪怕看不懂,不喜欢看,也不介意订阅一个。

    所以订阅已经超过了10万大关。

    《仙剑奇侠传》虽然订阅低一点,但一来还有上升空间,二来毕竟是实体书同步发行,杜采歌的钱并没有少赚。

    《鬼吹灯》还在继续慢慢连载,虽然更新速度不快,但是质量仍然保持得很好,因为是杜采歌自己殚精竭虑写的。

    读者们虽然怨气重,动不动就威胁要弃书,但实际上收藏和订阅都在缓慢增长。

    那些一个月前说要弃书的,一个月后还在最新章节后嚷嚷要弃书。

    一个个都是“真香”。

    杜采歌看穿了他们的色厉内荏,看着张牙舞爪,其实都是“真香”体质,当然不会搭理。

    ……

    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将新买的专门用于码字的笔记本电脑也塞入行李箱里,一个挺精神的小伙过来帮他提着行李下楼。

    这小伙是段晓晨很贴心给他配的保姆。

    将在拍摄期间照顾他的衣食住行,还充当司机,还要负责帮他挡酒等。

    至于为什么别人的保姆都是美少女,他的保姆是精神小伙,这个就不要深究了吧。

    这段时间,杜采歌忙着公司的事,忙着搬运,还有挑选角色。

    刘梓菲也没闲着,她在寻找合适的剧组工作人员,寻找取景地。

    根据杜采歌提供的微电影版《那些年》剧本,需要取外景的地方并不多。

    基本上在魔都和魔都周边就能搞定。

    杜采歌早就定了基调: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300万拍微电影,只能说还算充裕。

    可以说比地球上《疯狂的石头》剧组资金要充裕得多。

    但也绝不会钱多得没地方烧。

    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尽量要精益求精。

    但是一些不太重要、又很烧钱的东西,那就尽量将就吧。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精神小伙开着保姆车,将杜采歌送到魔都影视基地,与剧组汇合。

    有不少镜头要在这里拍摄。

    碰头的地方是酒店大会议室,到了时间,先是清点人数。

    虽然只是拍一部微电影,但剧组的人可不少。

    导演组就有十三个人,包括杜采歌这个导演,四个副导演,监制团队和场记。

    四个副导演有演员副导演、剧本副导演、场务副导演,加上刘梓菲这个什么都管一点的副导演。

    摄影组的人数也不少,杜采歌准备安排3个机位,也就是三组摄影。

    总摄影,三个组的摄影师加上他们的助理等,总共16人。

    灯光组,也是人口大户,总共12人。

    剧务组人最多,包括15个司机,还有场务等,各种做杂活,总共37人。

    搭景组、道具组、化妆组、舞美组和服装组,总共21人。

    录音组8人。

    然后因为没有什么打斗戏,没有战斗场面,所以没有动作指导,没有爆破组,还好。

    另外演员组方面,女主许清雅,女二郭令洁。男主姜佑曦,男配的话,杜采歌在剧本里是写了三个男主的好友。

    这就6个主要演员。

    还好除了姜佑曦之外,都不是大牌,没有配保姆。

    另外还有几个戏份稍微多点的配角。

    演员组总共就13人。

    至于戏份较少的配角,只露一两脸的龙套,杜采歌打算让剧组里的工作人员客串,对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