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2章 争论(第2/3页)  大国金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家里吃饭。”

    三人脸脸相觑,接着又振奋起来,参观一下沈老板的豪宅也不错。

    车开进院子里,三人下车后就感觉眼睛不怎么够用,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就一股强烈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多少有点后悔给沈老板打电话了。

    院子里停着几辆车,牌子不认识,但一看就不便宜。

    露天泳池边上摆着几组沙发,沈老板正坐在沙发上打电话。    三人一边四下打量,一边走过去,莫名有点放不开。

    “玩的怎么样?”

    沈辉招呼三人坐下,笑着问。

    “还好吧!”

    杨丽可没昨天那么便随,字斟字酌地道:“就觉得开眼界了。”

    沈辉道:“沪市发达是发达,其实没什么好玩的,到外滩看看就够了。”

    三人一思量,都有同感的点头。

    确实没什么好玩的。

    就高楼大厦多了点。

    潘双才老婆端了茶水过来,放在旁边的小桌子上。

    沈辉示意三人喝茶,又道:“时间太紧了,不然可以多转转,下次再来记得打电话。”

    三人点着头,心里却在想,再没下次了。

    有钱人的世界,实在不是穷人能随便踏足的,除非想攀高枝。

    聊了一阵,潘双才老婆来通知,该吃午饭了。

    沈辉带着三人去了餐厅,被保姆服务的浑身不舒服。

    家里毕竟不是酒店。

    吃过饭,方雅洁送三人去机场。

    目送车开出院子,沈辉还在想着这两年的一些人和一些事。

    有钱了之后,总是会免不了一些事情,总是会有一些人想办法接近他,要么想要他手里的资源,要么看上了他的钱,再或者就是想让他给找个工作的。

    纯粹的朋友越来越少了,利益牵绊的越来越多了。

    关键是进入社会后,很难再交到纯粹的朋友。

    再好的同事和朋友,一旦没有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交际,时间长了也会渐渐远离,阶层这种东西看不见,却真实存在,每一个圈子里,都会有新人进来,旧人出去。

    以前关系不错的老同事来沪市还能想起给他打个电话,说实话沈辉还挺高兴的,专门安排了人接待和陪同,不过看样子效果似乎不是太理想,多少有点无奈。

    差距这种东西,就算不刻意强调,也会无处不在。

    像陈娇娇那种能保持平常心的人,委实没有几个。

    在松园小睡了一会,下午,沈辉去酒店参加陈丽君召集的第二轮讨论。

    人不算多,总共就二十来个专家,普遍岁数偏大,目测年龄最小的也上了四十。

    教书育人是个很神圣的职业,沈老板虽然对现在的某些现象和某些人很不爽,但对老师还是很尊重的,没胡乱指手划脚,一直都在很认真的听,同时观察。

    陈丽君请来的这些专家还是有点水平的,有些观点很独到。

    不过有一位叫蒋广兴的专家发言很犀利,引起了沈老板的兴趣。

    这位专家直言批评了现在教育界的一些言论:“现在普遍有一种观点,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这句话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说的对不对先不说,可现在有些人却把这番论调奉为了真理。”

    “外国人的东西拿到中国是真理吗?我觉得很可笑,抛开文化的差异不说,我们的绝大部分家长具备教育的能力吗?不是我看不起家长,中国超过一半的人口是农民工,以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眼界见识,能担得起教育孩子这么大的责任吗?”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父母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