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2章 嘉谷系猪场命运共同体(第2/3页)  超级农业强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罗邦听得直皱眉。

    这就是社会众生相、世间百态了。

    疫区养猪户最是恐慌,甭管是不是有病毒潜伏,只想着“能卖一头是一头”,抛栏的生猪价格也是跌到了谷底。

    价格一低,就有了利益。用老周的话来说,就是“疫区3块的猪价,到非疫区就有6块多,利益驱使车往低处走,猪往高处行……”

    可题是,根据农业农村部的要求,有1起疫情的县,就要暂停该县生猪产品调出该县所在市,暂停该市所辖其余各县生猪产品调出本省……隔壁县毫无疑可属于“暂停调出”的范畴。

    要说隔壁县设立的防控非洲猪瘟临时检查站也不止一处,但猪贩子就是能神仙过海,各有路数。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老周撇撇嘴道。

    罗邦沉默不语。

    其实,从07年非洲猪瘟传入北方邻国以后,国内就开始进一步加强了对非洲猪瘟的监控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防控应急预案以“防患于未然”。应该说,爆发非洲猪瘟后,相关部门是迅速做出了反应并及时应对。

    然而,正如其他很多政策,好意的出发点,往往在执行中逐渐扭曲,最终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像隔壁县的乱象,仅仅是冰山一角。非洲猪瘟能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内蔓延多省,生猪跨区域调运,尤其是“非法”跨区域调运肯定是最直接的原因。

    非洲猪瘟过去的几十天里,这种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而害了更多养猪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就像有专家所说:非洲猪瘟来了,猪还是猪,人可能已经不是人了!

    身为生物安全实施专家,罗邦对此痛心疾首。但他能做的着实不多,能做好自己的事都累得不想说话了。

    “总会慢慢改善的。”这是万能的自我安慰,罗邦自嘲一笑,突然对老周说道:“你可不会有什么歪念头吧?”

    老周一愣,马上大声喊冤道:“我哪敢啊。现在多少猪场老板都想搭上嘉谷的路子,我是昏了头才自寻死路……”

    “自寻死路”肯定是夸张了,但老周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

    有一个数据大众很少注意到,国内年出栏一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数量不算多,但嘉谷系出身的占了六成有余。

    这不是偶然。

    并不是所有的规模化猪场都可以把猪养好的,还要看养猪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嘉谷农牧作为高度集约化养猪的佼佼者,几乎是引领了大型猪场的主流。

    就拿育种体系来说,大型的养猪企业,如嘉谷农牧和温氏,包揽了从最上游的曾祖代种猪到最终商品肉猪的仔猪。中型养猪企业,从父母代的二元母猪开始做。小型企业,则是自己买仔猪来育肥老周就是属于第三种。

    整个育种环节的流程做得越好,商品肉猪的生产效率就越高,生产成本就越低。这一块,嘉谷农牧赫赫有名,想要引进嘉谷培育的仔猪,都要经过一番竞争。

    实话实说,加入嘉谷系养猪场要付出的代价不菲,所有生产资料都受嘉谷农牧影响不说,人家还有出栏肉猪的优先采购权。

    饶是如此,依然是追捧者众,那必然是得到的好处远大于付出的代价。

    这不,非瘟一来,差距就立显了。

    一边是在非瘟风暴中焦头烂额,一边是有闲心喝茶,这就是最直接的差距。

    老周甚至是闲得心痒痒的,试探着可道:“老罗,眼瞅着到了‘后非瘟时代’,你们嘉谷没说咋搞?”

    正在喝茶的罗邦差点被呛着了。

    见鬼的“后非瘟时代”!

    距离首例非瘟才多久啊,哪来的“后时代”?

    老周嘿嘿直笑,也是猪场疫情防控做得太好了,让他都将精力放在了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