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49.什么叫惊喜(6k)(第3/6页)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得尽早拿个章程出来。

    黄飞虎的建议,是以羌人残部为先锋,趁着伯邑考成为新羌王,立足未稳的时机,稍作试探,能打就打,不能打也要戒严。

    苏全忠的建议....算了,憨憨没有任何建议。

    从黄飞虎的奏报上看来,出兵的确是个最好的选择,既能收拢羌人之心,又能探清伯邑考虚实,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打或者不打,而是三没,没钱没粮没兵。

    奴隶成军抬抬棺挖挖墓可以,郊游练兵也可以,真要与伯邑考麾下的西羌的军队作战,根本讨不到好,哪怕伯邑考立足未稳,也能轻松收拾,除非用上新得的火器。

    而且十八万大军西行钱粮消耗不少,纣王又突然在桥山挖出一个昆仑古城来,还别出心裁的说明年要在昆仑城登皇台祭祖,对此朝中肯定得派出人手进行先期准备,将废墟清理一番,又需要一大堆物资。

    此等大事,朝官们对此已经扯皮了好几天,按照正常程序,今天还得扯皮,就算纣王回朝了也没用,还得经过起码半个月的反复讨论,才有可能拿出具体章程。

    可问题在于,怀孕的女子太多了。

    太多太多了,而且,这么多的女子怀孕,都是托了纣王的功劳。

    文武百官到了地方,依次站好,然后开始哭。

    嚎啕大哭。

    军国大事能有传宗接代重要吗?

    铁定不能。

    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传宗接代,也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功劳。

    禹王显圣时,曾说过一句话,借江山一用,塑人道气运永昌。

    怎么个永昌法?

    所谓永昌,也就是万世昌盛,不是一个人,不是十个人,不是君王也不是百官,而是十年、二十年、百年之后,是一代一代的人,不断的传承,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

    禹王只是说出口,纣王则是做到了。

    怀孕多,人口就多,人多还不是昌盛,那什么才是昌盛?

    “陛下圣明!”

    大老远的,百官就山呼起来,他们已能感受到,此时周围的喜悦了。

    有晁田先一步回师,见此阵仗,劝道:“陛下的御驾只怕要正午才会抵达,诸位还是先回吧...”

    群臣纷纷摇头:“此等大喜之下,其他尽皆小事,不足挂齿,我等在此侯驾道贺便是,晁将军,你看看,即使我们退去,这些女子也不愿退去啊!”

    群臣身后,赫然是一个个怀有身孕的妇女,按理来说,有孕在身不宜多动,但她们却纷纷来此迎驾,足以证明内心的感激之情有多热烈。

    ............

    子受很是兴奋,不满岁的武庚监国,内事不决问尤浑,外事不决问费仲,这么个组合下,能讨得了好?

    即使下头的大臣有能耐,最多也就保证不出乱子。

    子受已经开始思考下一个结算期,这个结算期临近结算,没出什么大事,给黄帝抬棺虽然挖出个名胜古迹,没挣到昏庸值,却也没亏,只等土行孙强行迁坟的事情曝出来,加上后头的科举不公,以及随着秋冬到来即将开始的羊吃人,足以赚个盆满钵满。

    子受打了个哈欠,喝起粥来,砸吧咂嘴,确实有些怀念妲己的青梅乌龟汤,当然,那大尾巴也很馋人。

    御驾行至一半,却有敖烈匆匆来报:“陛下,尤浑匆忙求见。”

    子受撩开帘帐一看,距离朝歌还远着,尤浑怎么特意跑出来了?

    想了想,心中暗喜,肯定是尤浑犯事了!

    说不定是贪污,想要趁着事发之前,找自己分赃,遮掩一二。

    想到这里,子受按捺心中喜意,装出一副疑惑的样子,道:“尤卿家为何会单独前来迎驾?可是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